怎么辨別“在玩中學”的功能游戲?
有年輕爸媽問了,既然游戲沒法徹底禁止,讓孩子想辦法“在玩中學”也是好的。但是怎么辨別什么是適合孩子玩的功能游戲呢?
簡單地說,要看一個游戲是否滿足“三”和“五”——
所謂“三”,就是功能游戲具有三大特性:
應用性
專業性
游戲性
所謂“五”,就是這樣的游戲一般有這五類功能:
啟蒙科普
系統學習
專業訓練
眾包測試
創造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很多這類游戲是跟科學、知識、人文歷史、教育等等領域走得挺近的,甚至跟孩子學校的某些課程有聯系。舉幾個比較成功的游戲例子:
《歐氏幾何》是俄羅斯開發的尺規作圖、幾何解謎的數學游戲。在游戲里,孩子需要在平面上,通過合理使用作圖工具,作出垂線、切線、角平分線、圓等幾何圖形,在嚴謹的幾何邏輯中,完成關卡挑戰。讓孩子在進行幾何思維訓練的同時,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國內的功能游戲雖然剛剛起步,但也有不少不錯的。近來騰訊在UP2018騰訊新文創大會上發布了這幾款:
《坎巴拉太空計劃》,這是一個高擬真度的航空航天模擬游戲。游戲中,孩子將扮演一位航天工作者,設計、建造火箭,并發射升空,探索星系。以此幫助孩子培養和拓展課外興趣,對于普及天文學和物理學知識也有很大幫助。
《紙境奇緣》,是通過輸入特定單詞進行的游戲,切換游戲語言,游戲中的單詞也會自動切換,對于語言學習提供更多幫助。
《腫瘤醫生》是癌癥治療模擬游戲,孩子扮演一名腫瘤醫生,制定治療策略,綜合考慮患者體力、免疫力、病重程度,選擇放療、化療、手術等治療方案,為癌癥病人解除病痛,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也看得出來,功能游戲對于科研、教育行業也產生了積極作用。
爸媽也可以自己先行體驗一下這樣的功能游戲,漸漸去了解,什么樣的游戲可能讓孩子在休閑娛樂之余還有額外的收獲。
孩子,讓我們重新思考游戲與教育的關系
很多父母都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為了盡快讓他掌握辨色認物、語言表達等能力,家長幾乎都給孩子買過立體書、識字卡片、音樂點讀機、幾何積木等等玩具。孩子越愛玩大人越高興。為了增加閱讀、學習的趣味和吸引力,“在玩中學”近乎是人人皆知的口號。遺憾的是,孩子越大,學習任務越重,我們如此探索的勇氣似乎就變得越小。
因為,知識越復雜高深、教育所要傳遞的信息越重要,對相應寓教于樂的游戲產品的容錯率就越低,對研發團隊的知識儲備量、專業能力、技術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只有真正人力充足、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眼界高遠的團隊,才有能力和底氣去嘗試。
過去,我們的游戲研發方無論是在教育常識、社會責任意識還是客觀技術水平上,或許都沒能跟上教育的需求。以至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們眼中教育與游戲似乎處于某種對立的關系當中。
但事實上,教育背后指向的“學習”,游戲背后指向的“娛樂”,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也就是說,無限壓縮游戲時間、娛樂體驗,并不能夠等價轉換成學習時間和成果,甚至過猶不及,產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讓孩子在游戲中與教育、與所學、與時代要求間萌發絲絲縷縷的正向關聯,即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了。教育使人明理、通達,脫離蒙昧,如果一些游戲也不再向孩子輸出負價值,那么,游戲與教育行業之間就可能建立起一個緩沖地帶。
功能游戲大多立足于現實學習、生活的現象與問題,重視在游戲體驗過程中啟發孩子的現實認知、實踐精神、問題意識和邏輯思維。而這些恰恰是以往一些死記硬背的教育所缺乏的,也正是當下教育改革的育人目標方向之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功能游戲是否能夠助力傳統教育行業向著創新層面發展,值得關注。
眼下,游戲研發方正在努力追趕教育的需求變化和發展步伐。在騰訊2018年對游戲行業的布局中,已經決定率先全面布局功能游戲,以推動整個行業領域重視功能游戲的發展。
據騰訊游戲副總裁高莉介紹,騰訊游戲現已投入市場、技術、評估、運營等多支團隊來支持功能游戲。同時還將與咱們國內的北京大學和美國的喬治梅森大學、弗吉尼亞州功能游戲孵化基地,在功能游戲的平臺搭建、課程開發、人才培養和學位設置方面展開合作,探索游戲的正向社會價值。
隨著功能游戲在國內的不斷發展進步,如果越來越多教育領域的功能游戲被引進、開發和應用,或許“在玩中學”的設想所適用的年齡段和學生會越來越寬廣。隨著互聯網與現實生活的融合,教育與游戲的關系也會發生質的變化吧!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