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玩,否則30年后沒工作?教育和游戲究竟是什么關系?
小編記得,馬云在一次演講中,呼吁大家要讓孩子學會“玩”,學會體驗,否則30年后孩子會找不到工作。他認為,過去的200年是知識、科技的時代,但是未來的100年卻是智慧、體驗的時代。未來,機器將會取代人類做很多很多工作,到那時,人類和機器的競爭將主要在于智慧和體驗上的競爭。所以,在眼下的教育中就要有意識地去避免死記硬背,讓孩子充分地接觸、體驗和玩。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成長的時代,所謂的“玩”,在游樂場、電影院、游戲廳以外,已經包括了網絡游戲。而現在的中小學生都是00后、10后,稱得上是“互聯網原住民”。“玩”的概念自然在變化,對他們來說,“玩”更加自然地包含了網絡游戲。
作為老師、家長,您可能跟孩子抗爭過、討價還價過,但是無論怎樣,有一點其實大家心知肚明——要把孩子完全與網絡、與游戲隔絕,太難了。
網絡游戲福兮禍兮?家長要把握這三點!
在嚴禁孩子玩網游這件事上,我們都很容易成為力不從心的父母。我們聽過一些成績不錯的孩子考上大學之后,報復式地瘋狂玩游戲的新聞。我們擔心,當下的強力禁止是否有效?又擔心孩子一旦離開我們以后,這種控制又能生效多久?
但是,避免游戲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是否只有“禁止”一條路可走?
小編讀過一本孩子進入美國常青藤大學的媽媽們所寫的教育手記。其中,有一位媽媽叫做“石衛”,兒子在國內接受基礎教育,后來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錄取。
很多家長都堅決反對孩子玩游戲,而石媽媽卻一直是兒子玩游戲支持者。除了因為玩游戲造成作業寫得太晚或者耽誤睡覺的情況外,她從來沒有禁止過兒子玩電腦游戲。
孩子還在讀小學時,有一次別人送來一款叫《文明》的游戲,是關于歐洲各國戰爭的,兒子玩起來愛不釋手。過了不久,石媽媽就發現,廣播中提到的國家,孩子竟然能夠說出大致位置和周邊國家情況,這對于一個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知識范疇來看,著實不可思議。
一番交流,石媽媽才發現,原來這竟是游戲的作用!于是,她趁著兒子對歐洲歷史的好奇和興趣,趕緊買了很多這方面的歷史故事書給他,孩子讀書的興趣就此點燃了。不但讀媽媽買的書,還會自己跑去書店找書看。
可是這么一來,外公外婆不干了。兩位老人家都是大學教授,他們覺得,作為中國孩子,怎么能只對外國歷史如數家珍,對本國歷史一知半解呢?
于是,有一天,外公竟然也主動送給孩子一部新游戲《三國》。這游戲可以說是中國版的《文明》,所以孩子玩起來駕輕就熟。而且也正如老人家所期盼的,孩子又開始對三國歷史感興趣,四五年級就把有關“三國”的連環畫、小學生讀本、《三國演義》等等讀物看了個遍。順帶著連三國前后的歷史,也弄了個明白。
石媽媽回憶,在那個階段,兒子的閱讀習慣和讀書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石媽媽是高學歷媽媽,外公外婆又是大學教授,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謂不上心。那么,他們為什么非但不禁止還是小學生的孩子玩游戲,還能看準機會實施引導?
其實,家長這樣的做法,對于身為網絡原住民的孩子們而言,或許是更適合、更能避免沖突、獲得雙贏的態度與策略。因為,有時候禁止可能更多地反映出一種對新趨勢的恐慌和判別能力上的不足。人天性愛玩,孩子更是如此。說到底,游戲對孩子學習、成長的影響趨于正面還是負面,家長至少應該從一下三方面因此來考量判斷——
一是孩子的自控力;
二是家長對孩子所玩游戲的甄別篩選,以及觀察、引導;
三是游戲本身的立意與格調。
“鑒別游戲”是年輕爸媽該掌握的育兒技能
天性愛玩的孩子,自控力水平其實大同小異,都需要爸媽從小加以引導和培養。
最好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長跟孩子一起成長的。時代讓孩子有了新的特性,家長也就需要相應地成長。或許,“鑒別游戲”就如同幫孩子選閱讀書目、挑興趣班一樣,也將慢慢成為爸媽應該掌握的一項育兒技能。
家長會辨別,孩子才不跑偏
其實,網絡游戲研發團隊水平也存在高與低,游戲質量也是如此。很多爸媽慣常認知中暴力殺戮、著裝不得體、語言粗俗、甚至歷史常識混淆錯誤的游戲,并不是網絡游戲的全部。也有一些游戲,在讓孩子放松精神、愉悅身心之余,也有寓教于樂的作用。
其中有一類游戲是“功能游戲”,也是游戲這個龐大領域內很重要的一類。就是要通過游戲來達成學習知識、激發創意、拓展教學、模擬管理、訓練技能、調整行為、養成良好品質等正面價值。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