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種生物在一年之中只吃不拉,會發生什么?它會不會憋死?
(資料圖)
大多數生物可能就被“屎”給難住,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但蟻獅不僅毫發無損,還能破繭重生。
蟻獅,聽這名字,大家都不太熟悉,看到它的真身,絕對會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地牯牛嘛,曬干是中藥,4000-6000元/斤,非常貴!”
長在農村的小孩子,肯定對這種蟲子非常熟悉,經常能在空地上看到像漏斗一樣的小沙坑,用棍子往沙坑一捅,會有一只小蟲子跑出來,它就是蟻獅。不同地方叫法不同,沙王八、沙牛、土牛、地牯牛、老倒……
蟻獅屬于完全變態發育的蟲子,我們??吹降氖窍仾{的幼蟲階段,通體是灰褐色的,腹部圓鼓鼓的呈紡錘形,頭扁扁的略方,中間由類似“脖子”的結構連接,頭上還長著兩個大鉗子。
它的一生包括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
成蟲也叫蟻蛉,和幼蟲時的外形截然不同,有點像豆娘或者蜻蜓,比幼蟲體型大得多,體長可達23~32毫米,翼展可達60毫米。
成蟲的壽命比較短,一般只有一個月,長一點的也就一個半月時間,而幼蟲階段持續時間短則一年,長則數年,這篇文章主要講的也是指蟻獅幼蟲階段。
蟻獅幼蟲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動物,它有兩大特點:像人類一樣擅長用陷阱捕食和沒有肛門只吃不拉。
高超的捕食策略:漏斗陷阱
蟻獅是極具攻擊性的食肉動物,它擅長伏擊,每一個小沙坑下面基本都潛伏著一只蟻獅,它正在耐心等待落入沙坑里的獵物,它最常捕食的是螞蟻。
蟻獅制作的陷阱沙坑比自己身體大得多,寬度約7.5厘米,深度5厘米。
全世界大約有2000多種蟻獅,不同的蟻獅捕食的獵物略有不同,它們挖的陷阱坑也會隨著獵物的大小而改變,換句話說,大坑捕大獵物,小坑捕小獵物。
蟻獅本身體型就很小,它又是如何挖如此大的坑呢?挖這個坑又是如何捕食的呢?
1、選地
一開始,蟻獅會四處游蕩,來選擇一塊最合適的地方。游蕩的時候,地面會留下一些不規則的波浪形的足跡,因此人們還給蟻獅取了一個外號“涂鴉蟲”。
2、挖坑
選好位置后,就開始挖坑。想要挖一個比自己體型大好幾倍的坑并不容易,為此,蟻獅設計了螺旋式挖坑,它是后退走路的,邊走邊用腹部為“犁”鏟松沙子,然后用一條前腿把這些沙子推到頭上,再用頭部一個漂亮的“拋灑”動作,將沙子甩出去。
就這樣一圈一圈地移動,沙坑也就越來越深,直到斜面達到最陡角度才停下來。此時斜坡上的沙子非常微妙,能保持不動,但只要稍有動靜,沙子就會掉下來。這是陷阱最重要的一環。
3、埋伏攻擊
坑挖好后,蟻獅會將身體埋進坑底沙子里,只有兩個大顎伸出來,然后靜靜等待獵物落入沙坑。
因為沙坑是漏斗形的,斜面稍有動靜就會坍塌,因此只要螞蟻不小心滑入沙坑,是很難逃出去的。弱小一點的螞蟻爬不上去,滑到坑底,直接被蟻獅的大鉗子夾住,稍微強壯一點的,雖然能爬出去,但需要一點時間。
此時蟻獅就會用頭精準拋沙到獵物身上,阻止它逃跑,然后趁機用大鉗子攻擊。
蟻獅的大鉗子是中空的,類似吸管,可以往獵物身上注入毒液和消化酶,等獵物不再動彈之后,用大鉗子吸食獵物體液,最后再將獵物殘骸拋甩出去。
休整片刻之后,它就會重新布置沙坑,等待下一次獵物。
一生都在等待一次巨大的便便
蟻獅的身體結構非常特殊,科學家用顯微鏡觀察蟻獅的時候,猛然發現蟻獅沒有嘴巴,只有兩個類似吸管的大鉗子,也沒有肛門,它的食道沒有一通到底,而是死胡同。
這意味著,它不能張嘴大口吃肉,也不能排便,直到發育為成蟲,才能有完整的腸道和肛門。
那幼蟲期間,蟻獅不會被便便憋死嗎?
事實上,為了彌補這兩個缺點,蟻獅開發出了只吃流質食物的飲食習慣。用毒液和消化酶將獵物“液化”,吸食體液,最后將獵物丟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食肉者”。
等蟻獅幼蟲長到一定大小之后,它就會化蛹成蟻蛉,此時它的排便難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幼時儲存的所有代謝廢物,一些會用于蛹期間結繭的絲,剩余的作為胎糞排出。這一次巨大的便便排出后,蟻獅也就蛻變成蟻蛉了。
根據化石研究表明,蟻獅起源于1.5億年前,如此漫長的進化旅程中,它為何獨獨選擇不長肛門不排便的生活習慣?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能多吃食物,蟻獅犧牲了排便的自由。
假設,以前的蟻獅都是需要排便的,那它會排哪里?
排沙坑外面?如果此時它正在陷阱里守株待兔,那它勢必要破壞沙坑了。要知道挖陷阱是一個非?!鞍嘿F”的體力勞動,一旦挖好,就意味著一定要捕到獵物才能維持生計。
先出坑拉個臭臭再回來繼續鋪設陷阱,顯然得不償失。
排沙坑里?一來會帶來細菌,二來聞到特殊的氣味獵物就不會來了。
總的來說,無論排哪里,都會影響捕食,最終,只有少排便或者不排便的蟻獅活下來了,漸漸地,蟻獅就放棄了排便。
最后
蟻獅幼蟲在捕食方面確實很強,能布置精巧的陷阱,也有足夠的耐心去守株待兔。
但是,它依然難逃寄生蜂的寄生。有一種寄生蜂會佯裝掉入陷阱,佯裝被蟻獅捕食,當時機合適,寄生蜂會在蟻獅的背上找一個它夠不到的位置,然后產下自己寄生的卵,借著蟻獅結的繭,蟻獅蛹時期身體提供的營養,最終長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