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針對廣受關注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學前教育法明確幼兒園不得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隨后,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治理幼兒園、小學超前超綱教學的不規范行為,堅決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幼兒園“小學化”,不單指內容上“搶跑”,在幼兒園階段開設識字、拼音、速算、英語等課程;還包括在教學方式和環境上的“小學化”,比如以課堂教學取代游戲,以單向的知識灌輸取代幼兒自發的探索與互動。無論哪種表現,背后共同的問題都在于沒有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過度的教育嚴重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強行撥快了他們的發展時鐘。從這個角度說,學前教育法明令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對童年的呵護,也是對幼兒這個最柔弱群體的保護。
幼兒園緣何變小學?已經有太多的研究表明,學前教育階段的超前學習也許能讓孩子保持領先,但這種搶跑優勢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就會被縮小直至拉齊,但為此,孩子卻要付出不小的代價。讓父母沾沾自喜的幾百上千識字量、熟練的四則運算、古詩文背得滾瓜爛熟背后,可能是孩子日漸消退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日益貧乏的想象力,還有不堪重負的身體。正因此,多年來,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幼兒園“小學化”的治理之難。
幼兒園“小學化”,背后有著復雜的因果鏈條。激烈的教育競爭、變異的育兒文化,以及耳邊不時響起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警言”——盡管并不站得住腳,但不少家長仍然選擇加入“早教競賽”,一些幼兒園為迎合家長需求也以“提前學”為特色進行自我標榜。劇場效應下,“搶跑”成為更多家庭的選擇,“要贏”成為童年生活的核心,“小學化”成為部分學前兒童面臨的一種處境。
此次學前教育法叫停幼兒園“小學化”,從幼兒園這個“起跑線”破題,釋放出清晰而強烈的信號,有助于引導各方扭轉急功近利的教育觀,樹立正確的教育導向。紓解教育焦慮,引導教育回歸其本質,需要多元治理。教育主管部門要引導幼兒園落實落細相關部署要求,比如《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等,依法執教,做到幼有善育。家長也需不斷轉變育兒觀念,少一些盲信盲從,以跑一場馬拉松而非百米賽跑的策略和眼光來規劃孩子的成長。更為根本的,還是要不斷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不斷縮小校際辦學水平差異,同時不斷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讓社會和人才評價更加多元、包容和立體,創造更多的賽道,讓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和節奏。
讓我們加快形成育人合力,糾正幼兒園“小學化”,把童年還給孩子,夯實他們一生發展的基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