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昨天(22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在內蒙古敖漢旗的元寶山紅山文化積石冢,發現了我國考古發掘出土的體量最大的紅山文化玉龍。
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遺址是一處紅山文化晚期遺跡,距今約5000年,因已遭到盜掘,因此開展搶救性發掘。此次發掘持續4個多月,一次性出土了百余件紅山文化玉器,幾乎覆蓋了紅山文化玉器的所有類型。出土大小不等的玉豬龍三件,其中一件長15.8cm,寬9.5cm,厚3cm,是目前我國考古發掘出土的體量最大的紅山文化玉龍。同時,還發現了與凌家灘文化玉冠飾頗為相似的玉器。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 陳星燦:
過去就發現紅山文化和凌家灘文化玉器之間的一些近似,包括玉人、玉龜、筒形器等等,這次發現的一個三角形玉飾,可能更加證實了兩個地區有聯系,上層貴族交流網顯然是存在的,但是我們現在不知道相距上千公里,他是怎么樣交流的。
此次考古發掘另外一項重大收獲是,首次在內蒙古自治區發現了“南方北圓、南壇北冢”,墓葬兼祭祀為一體的紅山文化晚期建筑遺存。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 陳星燦:
原來祭壇、祭祀的遺址基本都是在牛河梁地區五十平方公里范圍內發現的?,F在這兩年新的發現,一個是在冀西北,這次也是在敖漢元寶山發現的遺址,它把積石冢的范圍擴大了,擴大了我們對紅山文化的整體認識。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發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約在距今5800年進入古國文明階段,是與中原地區、東北地區在內的多種文化相融合、碰撞,不斷演進發展而形成的,是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的發掘,為深入了解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形態、組織管理、人地關系、玉器加工,探討紅山古國文明階段禮制文明初步形成、西遼河文化探源提供了更多線索。
(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 郎清哲)
標簽: 紅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