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尖鎮被譽為“中國柳編之鄉”,位于固始縣的東北部,是淮河、史灌河、泉河交匯處,與安徽省隔河相望,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為三河尖鎮發展柳編事業創造了自然條件。結合實際,三河尖黨委政府大力發展柳編特色產業,從政策、資金、人才培養、政府投入等各方面支持柳編產業的發展,堅持將實施“柳編特色工藝發展庭院經濟”戰略作為富民興鎮之路。
種植柳條撬動庭院“大經濟”
因“戶”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種植業,立足特色產業優勢,激活“小庭院”、撬動“大經濟”。為確保柳編產業穩步發展,該鎮堅持“兩條腿走路”做好產業鏈條上游。一方面,采取“公司(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將柳條種植承包給村民。另一方面,鄉鎮對新擴柳條每畝補貼100元,鼓勵企業規?;N植。目前,該鎮建成柳條基地約2000畝,預計每畝可產柳條4000斤,計劃高產柳條基地達到2500畝以上,在滿足本地柳編企業生產需求外,還可銷往安徽、山東等地。
庭院不大,卻魅力無限。通過基地日常管理、種植、維護等方式,吸納本地農戶用工1300人以上,人均到戶增收約1萬元,實現了行業鏈條延伸,有效帶動群眾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庭院+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市場化運作釋放“經濟效應”
發展“庭院經濟”需要走市場化道路。市場化運作,企業是主體,人才是關鍵。該鎮柳編協會籌資2000萬元,設立柳編產業發展基金,用于基地建設、品種引進、人才培育等產業發展事項。在鎮政府主導下,建立18個村居技術培訓中心,并建立集研發、生產、教學、展示、交流、傳承等功能于一體的柳編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先后對柳編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共160場次、1.2萬人。同時,不定期組織龍頭企業、技術骨干等外出考察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為三河尖鎮柳編文化工藝傳承、發展與創新提供專業人才支撐。
企業接單,農戶生產,小庭院蘊含著大潛力,不斷釋放“經濟效應”。為避免農戶在市場中單打獨斗,同行業競爭發生沖突、產生內耗,鎮委對柳編企業加強引導,形成各自的市場定位,從而以穩求勝。從插種工到包裝工,整個柳編產品鏈條大約需要10多道工序,所有工序由公司或合作社分派到戶、定工定種。老人、孩子、殘疾人、慢性病人等都能參與其中,人均日收入在100到300元不等,有效吸納了鄉村閑散勞動力,并合理利用村民賦閑時間,呈現出了“不用油不用電,男女老少都能干”“戶戶搞柳編,工農兩相兼。家家都柳編,萬戶各不同。”的局面,每戶月均增收3000元至30000元,全鎮7000戶農戶、1.6萬人依靠庭院柳編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政策保障為家庭注入“活水”
以政策為載體,以家庭為陣地。鎮委專人負責企業或農戶申報各項優惠、補貼、貸款,從源頭柳條種植到銷售終端,全程保姆式服務。
今年,該鎮拿出各類涉貧、涉農資金30萬元用于年度獎補,支持200家農戶新增發展庭院經濟,重點獎補脫貧戶、監測戶。此外,還為脫貧戶、監測戶提供小額信貸等金融支持,并對在家發展生產的54戶監測戶進行“以獎代補”,全鎮累計信貸223戶、貸款70萬元。一系列惠民舉措的實施,極大調動了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積極性,有效解決了群眾資金不足的后顧之憂,為庭院經濟注入“活水”。
抱團發展 成為外貿“致富園”
按照“平等自愿、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優劣共享”的原則,抱團取暖,采取“協會+公司+農戶”模式,鼓勵引導庭院經濟主動融入特色產業鏈條,促進庭院經濟組織化、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大力實施“發揮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加快集鎮建設,帶動鄉鎮發展”的區域戰略,打造柳編產業集群。對現有的28家柳編龍頭企業、126家柳編合作社、300余個編織分貨小組、7000戶編織農戶實行臺賬式清單化管理。在2023年廣交會期間,三河尖鎮柳編企業共287人參會,申請并使用展位120個,現場簽訂訂單3000余個,訂單資金達到1.3億元。
根據產品質地分為柳、木、藤、竹、草等及其混編工藝制品20個系列22600個品種;產品定位分為出口創匯、國內精品、一般產品三個層次。三河尖鎮年生產3000萬套(件)產品,遠銷歐、美、韓、日及東南亞等120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產值達1.6億元,預計2023年出口銷售額可達2億元左右,退稅額約2000萬元,能帶動企業和群眾增收1.2億元,戶均年純收入3萬元以上,是固始縣唯一規?;隹趧搮R產品,千家萬戶形成的小鄉鎮成為該縣外貿“致富園”。
目前,已形成了以三河尖鎮為中心,輻射周邊5個鄉鎮的產業集群,從業人員達3萬人,人均日收入近200元,年人均增收1.2萬元。一根小柳條編織出百姓幸福生活“致富花”,一個個柳編小庭院變成百姓增收的“聚寶盆”,成為固始人民強鎮富民興縣的鄉村振興“大產業”。(郝昱瑋 汪亞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