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浪潮撲面而來。近日,上海舉行的第七屆進博會上,逐漸升溫的“銀發經濟”,成為不少參展商不約而同的關注。
未來,怎樣滿足快速增長的多樣化養老需求?銀發經濟這一新的“朝陽產業”如何開啟新藍海?
銀發經濟產品成進博會上新亮點
提供陪伴服務的超萌機器人、適合輪椅等設施通行的木門、可以語音控制的家居產品……本屆進博會上,聚焦老年人聽力障礙、睡眠問題、行動不便等生活痛點,一大批新產品、新服務集中亮相,釋放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前六屆進博會,養老康復及輔助產品成交額累計達3.48億美元。第七屆進博會,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的熱力更足,成為中外企業尋求合作的熱門領域。
走在消費品展區的宜家“長者友好家”,就如同走進一個舒適安全的家,靜音時鐘、邊角進行軟包的床、增加多處扶手的浴室,專為長者設計的場景,呈現了適老化設計與改造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在服務貿易展區,一家日資企業展示的“行走的浴缸”養老服務項目吸引了不少觀眾詢問。這項服務是由3到4名專業人員,攜帶便攜式浴缸上門助浴,解決臥床老人的沐浴難題。
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復星醫視特帶來了中國首展的磁波刀全新V2機型,這種無創手術治療設備,有望服務眾多的帕金森病患者。
銀發經濟的熱度,也從進博會展廳延伸到了同期舉辦的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
此次論壇專設了“共享銀發經濟:老齡化社會的新機遇”分論壇,吸引海內外嘉賓共話銀發經濟發展。
與會專家認為,銀發經濟產品受青睞的背后,是“銀發浪潮”正在深度影響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面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關鍵在于各國能否順勢而為、積極應對,將挑戰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新動力。
“夕陽紅”背后孕育產業新藍海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在論壇上表示,要將發展銀發經濟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方向,致力于解決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更好滿足居家養老、就醫用藥、康養照護等民生需要,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同時,圍繞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要加快培育潛力產業,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服務“夕陽紅”的銀發經濟,吸引大量資本進入,具有強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測算,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到2050年將達到49.9萬億元。
前來參加進博會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東北亞地區首席代表小野寺修表示,多家日本公司正致力于在中國發展老年護理等服務,得到用戶的積極反饋。
“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和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也為德國企業帶來了機會。”在論壇上,德中衛生組織副主席馬庫斯·菲木說,非常期待通過德中雙方的共同努力,為銀發經濟發展開拓更多可能性。
中國農業銀行已完成2.2萬家網點的適老化硬件改造,太平洋保險投資建設的高品質養老社區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落地,上海市出臺推進養老科技創新發展的行動方案……論壇上釋放的信息顯示,當前銀發經濟正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截至2023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迎接“銀發浪潮”,國家層面已經作出相關部署——國務院辦公廳今年初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中國潛力巨大的銀發經濟,不僅是國內企業的巨大機遇,也向世界敞開懷抱。
多措并舉激發銀發經濟活力
參加論壇的專家提出,要多方面發力,形成促進銀發經濟活力迸發的大環境。
當前,老年消費中還面臨不少痛點堵點。同時,相關產品和服務適老性不足,供需對接有待進一步暢通。
對此,專家建議,要著力構建安全放心的老年消費環境,加強銀發產品服務消費監管,暢通維權渠道,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使廣大老年人不僅能消費,而且敢消費。
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呂曉莉認為,要面向銀發經濟關鍵細分領域,按照“做強主體、做優產品”的思路增加市場有效供給。
在做強主體上,既要加快培育一批銀發產業綜合體及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又要引導中小微企業找準定位,走出一條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道路。在做優產品上,要引導市場細分,提高產品服務的品質和適老化設計水平,筑牢各類產品和服務的安全底線。
電子商務領域的銀發經濟也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恰逢“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上,保健食品、防跌倒神器等適合老年人的產品也在熱銷。
本屆進博會上,宜家等還開起了直播,推介展廳里的燈具、床墊等適老化產品,消費者可以直接線上選購進博會新品。宜家中國公關總監金笛說,消費者對適老化產品越來越關注,老年人更加重視健康、安全、舒適和性價比,宜家已經開始在上海進行適老化解決方案的相關嘗試,希望將積累的經驗帶到中國更廣大的市場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在論壇上建議,“銀發電商”在直播、跨境、生活、文娛、出行、即時零售等多元業態下快速成長,發展前景廣闊,應順應老齡化社會的發展需求,促進“銀發電商”健康發展。
劉明建議,要打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可穿戴設備等科技向養老領域延伸,全面提升產業能級,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釋放更多創新活力,應對全球老齡化挑戰。(高敬 陳愛平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