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時代精神 拓展融合邊界
——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側記
(資料圖)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劉艷杰
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廣播電視局、青島市人民政府、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承辦的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在青島市舉行。與會嘉賓聚焦網絡視聽精品內容創作、生產、傳播,深入探討文化傳承下創新題材、創新技術、創新表達的發展路徑。
網絡微短劇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隨著內容逐漸精品化、專業化,用戶圈層愈加穩定,加上各內容平臺的持續發力,網絡視聽新業態接連涌現,網絡視聽產業不斷壯大,網絡視聽生態持續向好,微短劇在主流賽道正走得越來越快、越來越穩。如何推動網絡微短劇高質量發展,在2023網絡微短劇行業發布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馮勝勇提出了建議:“選題上要‘見微知著’,弘揚時代價值;敘事上要‘微言大義’,展現人民情懷。創作上要‘積微成著’,擦亮正能量底色。管理上要‘防微杜漸’,他律之上更需自律。”
圍繞“內容為王,創新開放”的主題,芒果TV、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等平臺和機構積極推介微短劇重點項目和未來規劃。芒果TV發布短劇《難尋》;騰訊視頻發布了聚焦糧食安全的短劇《南繁一家人》等;優酷推介了短劇《皎月流火》等;愛奇藝在現場介紹了云騰S短劇計劃,表示未來將向市場開放一個由200多部具備影視開發所有必要條件的精品IP池,不斷推出多元和創新的短劇內容。全行業圍繞新時代下網絡微短劇的發展進行討論,在新時代下謀劃共建網絡微短劇視聽文藝美好新生態。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陸先高在發言中表示:“網絡微短劇要有主流文化的自信和力量。在創作層面,要提升主題把握能力、內容創新能力、產業優化能力。”當下,網絡微短劇內容正與文旅等不同業態結合,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與潛力。未來,網絡微短劇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貼近性、陪伴感、共情力與日俱增
今年,熒屏上涌現出了大量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網絡視聽節目——從《當燃青春》《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到《聲生不息·寶島季》《種地吧》,網絡綜藝內容品質不斷提高、題材類型更加豐富、表達形式不斷創新,憑借在主題表達方面貼近性、陪伴感、共情力強的優勢,成為一種深受觀眾喜愛的文藝形態。
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韓志杰結合企業的實際經驗,從“與時代共鳴”和“創新能力”兩方面分享和探討在實踐中“如何創作精品節目”的方法路徑,他認為:“首先,要堅持契合時代精神的創作導向,創作與時代共鳴的精品節目;其次,還要做到以原創力為精品節目的創作內核,從策劃之新、視角之新到體驗之新,將創新貫穿節目制作全過程。”
把握時代發展的節奏,是當下網絡視聽節目逐步走向青春化、精品化的重要課題。近年來,這些節目更加注重契合時代精神的創作導向,如《當燃青春》刻畫了各行各業的青年奮斗者群像,給受眾帶來時代精神感召與共鳴;《聲生不息》以文化為根,用音樂筑通心之橋,建立起與觀眾深厚的感情……不斷涌現的網絡視聽節目巧妙地以綜藝形式和觀眾進行“對話交流”,著眼于用高質量的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創新表達為節目增添色彩。
如何打造更多兼具思想內涵、文化底蘊和時代價值的精品力作,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任道遠從宏觀角度分析了當前網絡綜藝發展的特點,他表示:“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已經成為所有網絡綜藝節目創作者的共識。”
人民評價、專家評議、市場檢驗合成新標準
當下,網絡視聽行業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打造網絡文藝精品,離不開科學、客觀的文藝評論作為支撐。網絡文藝評論代表著網絡文藝生態的晴雨表。當下,一系列突破傳統形態的文藝評論形式,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情趣與價值導向。在網絡視聽文藝評論沙龍上,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分享了網絡文藝評論的評價標準:“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始終是衡量文藝作品的基本法則。思想性的卓越、藝術性的超群、觀賞性的不凡,都可能讓評論標準形成一個新的組合模式,在新的組合模式中,人民評價、專家評議、市場檢驗是三個關鍵詞。”
在與會嘉賓看來,為了更好地實現文藝評論價值引領的作用,文藝評論既要“堅守”也要“求變”。一方面堅持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四個維度的評判和鑒賞;另一方面,與時俱進,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標準,發揮文藝評論激濁揚清的功能,助力網絡視聽精品創作。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30日10版)
標簽: 網絡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