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南海I號”是從哪里離岸的?船上的醬釉罐產自何處?宋代廣州市舶宴上飲用什么酒?走進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的“從廣州出發——‘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展覽現場,一件件文物訴說著“南海I號”的精彩故事,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
展覽立足于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以全新的視角和敘事方式解讀“南海I號”,分為“南海I號”的困惑、“南海I號”的旅程、廣州出發的密碼三大部分,生動還原“南海I號”的航行軌跡,凸顯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歷史地位。展覽匯集國內12家文博單位的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超過2/3文物為首次展出。“南海I號”出水“淳熙十年”印文醬釉罐、墨書“鄭盡金記直癸卯歲次”青白釉印花雙系罐均為首次與公眾見面,它們的發現對推測“南海I號”的年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海I號”沉船是中國水下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其沉沒地處在廣東通往南海的主航道上。此前,“南海I號”出水醬釉罐多被認為是福建泉州磁灶窯產品,缺乏證據表明這艘船與廣州的關聯。近年,南越王博物院在整理南越國宮署遺址宋代建筑基址資料時,確認了宋代廣州公使酒庫的位置,遺址出土大量與酒有關的印文、印花醬釉罐,其器型、釉質釉色、胎質胎色、印文印花與“南海I號”部分醬釉罐高度相似。2021年,考古工作者對廣東佛山南海奇石窯和文頭嶺窯進行考古調查與搶救性發掘,采集和清理出與“南海I號”高度一致的印文、印花醬釉罐標本。研究團隊采取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證實“南海I號”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部分醬釉罐產自南海諸窯,明確“南海I號”來過廣州,并且最后從廣州港離岸。
展覽依托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將古代貨物生產基地、商品集散地、貿易路線聯系,重構“南海I號”的航行路徑:潮起兩浙、風華刺桐、揚帆廣州。此外,還根據文獻資料創作“綱首日記”,通過船長的視角講述他們的見聞經歷,與觀眾實現古今對話。
臨安(今浙江杭州)在南宋時期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兩浙(包括今浙江全境、江蘇南部和上海)是臨安的經濟腹地。“南海I號”上發現的金銀貨幣、銅鏡產自臨安和湖州地區,景德鎮窯和龍泉窯瓷器也大多經臨安、明州(今寧波)、溫州等地集散、銷售?!俺逼饍烧恪本x“南海I號”出水的金銀貨幣、景德鎮和龍泉窯瓷器精品,再現宋代兩浙沿海港口“海舶云集”的繁華景象。
泉州是宋元時期福建地區對外交通大港。福建地區生產的陶瓷經由泉州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等地?!帮L華刺桐”部分展出“南海I號”出水的福建窯系代表精品,反映南宋時期福建陶瓷制造業的發達。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在廣州設立市舶司,元豐三年(1080年)頒布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成文的海貿法《元豐廣州市舶條法》。商船出發之前,廣州市舶司設市舶宴餞行,宴會上飲用的酒主要來自公使酒庫。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宋代廣州知州(兼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的行政官署所在,廣州公使酒庫也設置在此。通過遺址出土的醬釉罐上的印文可知,當時廣州公使酒庫有氣味芬芳的“清香”酒,有秋收時節始釀至來年春天成熟的“百花春”酒,有取自唐代詩人李賀“小槽酒滴真珠紅”詩意的“真珠紅”酒,有以生產年份作標識的“大觀三年”酒、“政和元年”酒,還有以花卉紋作商標的酒?!皳P帆廣州”集中展示了一批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宋代器物,如墨書“公使”文字青白瓷碗底、“真珠紅”印文醬釉罐殘片、“百花春”印文醬釉罐殘片等,通過關聯文物體現廣東陶瓷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傳播路徑。
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形成了以廣州港為中心,香港、澳門等地為中轉的多層次貿易港口體系。此次展覽凝聚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博單位的力量,利用實物和史料展示海上絲綢之路在大灣區留下的足跡。展覽展出了香港九龍圣山遺址、香港大嶼山竹篙灣遺址、澳門圣保祿學院遺址出土的國內各窯口瓷器產品,這些文物是中國瓷器從粵港澳大灣區走向世界的實證材料。( 鄒雅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