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中樂團嗩吶首席馬瑋謙:“土味”嗩吶遇見潮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題:專訪香港中樂團嗩吶首席馬瑋謙:“土味”嗩吶遇見潮流
作者 單鵬
提起嗩吶,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尖銳刺耳的音色和在“紅白二事”上的吹奏。但在香港中樂團嗩吶首席馬瑋謙手中,嗩吶變成了很“潮”的樂器:不僅能詮釋經典民樂的東方意蘊,也能與放克音樂、流行樂、爵士樂等流派跨界相融,奏出獨特韻味。
應“2023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之邀,近日,香港樂團“馬瑋謙&Jazzbird”來到成都。嗩吶、小提琴、口琴、電吉他、電子琴、爵士鼓等風格各異的樂器,共同呈現了嗩吶與爵士樂的奇妙“碰撞”。演出中,馬瑋謙用嗩吶演奏了改編版的民樂《茉莉花》《彩云追月》,流行歌曲《男兒當自強》等曲目以及兩部原創爵士樂,讓現場觀眾感受到嗩吶的傳統與潮流、本土與國際。
出生于1991年的馬瑋謙在音樂之路上與嗩吶相伴,最早受到了父親馬榮城的影響。日前在成都接受中新社專訪時,馬瑋謙說,“我爸爸以前是嗩吶、笛子、簫等中國傳統樂器的業余演奏家,我從小跟他學?!焙髞?,馬瑋謙考入香港演藝學院深造嗩吶及中國管樂器演奏。2014年進入香港中樂團后,馬瑋謙考取了嗩吶首席。值得一提的是,他是香港中樂團6位嗩吶樂手中最年輕的一位。
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壤,給了馬瑋謙探索嗩吶跨界創新的空間。2013年,一位拉二胡的朋友送給馬瑋謙一些爵士樂譜,并讓他用嗩吶“試一下”,這開啟了馬瑋謙的“跨界”靈感。后來,他帶著嗩吶參加了黃家強等香港藝人的跨界演出,結識了更多玩音樂的朋友。“我合作過3支不同類型的樂隊:一支研究放克音樂的樂隊、一支創新流行樂隊和現在這支專門研究爵士音樂作品的樂隊。每次合作都帶來不一樣的演出?!瘪R瑋謙說。
“嗩吶是一種能很快吸引注意力的樂器,它的聲音很響,聽起來很酷很炫,所以它最容易融入不同的文化。”馬瑋謙說,在日本、韓國甚至一些歐洲國家演出時,許多外國聽眾對嗩吶的音色感到驚奇,然后饒有興致地研究和嘗試。同時,馬瑋謙與西方爵士樂手的合作也很愉快,嗩吶與爵士樂在香港擦出了文化交流的火花。
8月11日,馬瑋謙(中)在成都“嗩吶遇見爵士樂”音樂會中演奏嗩吶。陳選斌 攝
此前,馬瑋謙曾跟隨香港中樂團來成都演出,但今年此行是時間最長的一次,這給了馬瑋謙充足的時間來感受這座城市。演出之余,他品嘗了成都美食,在玉林感受了當地的文化和音樂氣息。
馬瑋謙在成都還留下了難忘的演出回憶。8日晚的公益演出前,演出現場突然停電。為了不讓來到現場的五六百名觀眾失望而歸,馬瑋謙和樂隊成員使用嗩吶、口琴、架子鼓等不插電的樂器演奏了幾首曲目,馬瑋謙甚至專門走到臺下,環場一周與觀眾互動,而觀眾也打開手機電筒為樂團打氣,“我覺得當時的氣氛比有電還好,大家揮動手機的場景仿佛星空一般?!瘪R瑋謙說。
11日晚,馬瑋謙完成了在成都的最后一場公益演出。所有曲目完畢后,他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獨奏了一曲《成都》。
馬瑋謙說,他在玉林路聽到這首傳唱甚廣的民謠,就萌生了學會這首曲子的念頭。學會之后,他打算在不同地方繼續演奏《成都》。他希望吸收最接地氣的文化,并將之以符合現代審美的方式呈現出來。(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