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思遙和他的“遙劇場”: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讓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資料圖片)
中新網記者 李佩珊
從只有90平方米、50個觀眾席、一塊黑板當門頭的工作室,到成為寧夏存活時間最久、原創演出制作最多的獨立民營劇場,再到受邀參加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成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今年31歲的銀川戲劇青年李思遙,用11年的堅守創造了許多奇跡。
李思遙演出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攝
8月3日,在銀川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策劃舉辦的“向下扎根 向上生長”與“文藝兩新”面對面系列媒體見面會第一季第一期活動中,李思遙與觀眾見面,分享他的生活與戲劇夢想。
和許多獨立戲劇人一樣,李思遙時常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在銀川做劇場?
在常人眼中,戲劇與銀川很難搭上邊界。這里地處西北內陸,這里的人如同黃河、沙漠一樣豪爽,習慣了秦腔一樣“粗獷”的表達,劇場演出于他們而言,陌生而又遙遠。“正是因為如此,比起其他城市,這里更需要戲劇。”李思遙坦言,作為土生土長的銀川人,他想留住與吸引更多和他一樣熱愛戲劇的家鄉人,“我想探索和營造一種社交文化,以戲劇為依托,將線上社交引流到線下,讓大家不再是酒搭子、飯搭子,也能是戲劇搭子、藝術搭子、文藝搭子,讓戲劇成為年輕人的新型社交方式?!?/p>
在李思遙的探索下,以他名字命名的“遙劇場”誕生了。他把自己的童年經歷和生活經歷搬上舞臺,當起編劇、導演、老師,探索實驗話劇、兒童劇、偶劇、環境戲劇、沉浸式戲劇等多種類型戲劇,創作出了《我從未對你訴說》《如果相遇是一條河》等經典劇目,收獲了許多鮮花與掌聲。
李思遙及“遙劇場”工作人員。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攝
可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在鮮花與掌聲背后,有太多的艱難時光。最難的時候,李思遙靠刷信用卡排戲,票房收入完全不足以支付場租和團隊工資。眼看著和他一樣在銀川開劇場的同行陸續選擇退出,他逐漸變得迷茫。
“我以前總是喜歡問別人這樣對嗎?這樣好嗎?我總想去討好觀眾,后來才發覺應該多問問自己,問問自己能給觀眾帶來什么?!崩钏歼b說,“讓我能堅持走到今天的,是對戲劇的熱愛,更是在銀川這個大家不看好的城市里探索藝術空間的一種堅守?!?/p>
讓李思遙“大火一把”的當屬他的原創音樂劇場人偶劇《奶奶的詩》。在《奶奶的詩》中,李思遙第一次將人偶劇這種西方藝術形式引入銀川,以奶奶為孫子制作的布偶在奶奶的思念中“活了起來”為故事背景,演繹了在空蕩的房間里,布偶與奶奶發生的一系列有趣、有愛故事。該劇不僅在全國巡演超過30場,覆蓋觀眾近萬名,還獲選2021年度銀川市重點文藝項目扶持獎勵、2022年度寧夏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2022年,李思遙還帶著《奶奶的詩》,受邀參加了中國國家話劇院第七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
《奶奶的詩》讓許多觀眾認識了李思遙,也接受了一種有別于傳統戲劇的演出方式。李思瑤坦言,曾經談起藝術,大家總是冠以“陽春白雪”之名?!捌鋵嵥囆g不只存在于高大上的劇院、華美恢弘的建筑里,也不一定要有宏大的背景、敘事、音樂,它可以是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沒有高門檻,可以離生活很近。”他說。
11年的堅守與一腔熱愛,讓李思遙和“遙劇場”不斷吸引著來自國內外的藝術愛好者,“遙劇場”甚至成為銀川文藝地標,成為游客的“網紅”打卡點。而最讓李思遙驕傲的,則是他和他的“遙劇場”成了中央戲劇學院戲劇專業本科生的教學案例?!坝形皇凸と宿o職來到了劇場發展,還有一個農學專業的大學生成功考取了戲劇學院的研究生。他們都曾是我的觀眾,也都是喜劇愛好者,更是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長的最好展現,這也是我想傳遞的一種希望?!崩钏歼b說。
“有人說,建筑可以讓一個城市變得更大,而劇場會讓城市變得更偉大。我希望我的劇場是一盞燈,照亮熱愛戲劇的同行人。我也希望這里能時常上演生活美學,成為多元文化的載體。我更希望這里成為造夢空間,期盼更多人走上職業戲劇路?!便裤轿磥?,李思遙還有很多話想說……(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