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不僅是一條貫通南北的道路,是“城市的脊梁”,還是一個有著多層意蘊的文化系統。近日,以北京中軸線為主要表現對象的文化類節目《登場了!北京中軸線》播出。節目通過向城市歷史的縱深處探尋,全景式展示了北京中軸線的“前世今生”,以豐富的知識含量和獨特的時空穿梭設計,在觀眾中引發了熱烈反響,彰顯古今輝映的文化魅力。
資料圖片
近些年,各大電視臺和網絡視頻平臺紛紛布局文化類節目創作,探索如何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真摯深厚的民族情感融入創新的視聽語言中。一批優秀節目應運而生,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在屏幕上掀起了一股傳統文化熱潮?!兜菆隽?北京中軸線》延續了“登場了!”系列前作聚焦歷史文化的主題立意,采取劇情演繹、沙盤推演、實地探訪等形式,生動講述北京中軸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種知識,還以現代影像技術增強舞臺的時空縱深感,提升文化內涵與藝術形式的融合度。
創作者運用豐富的視聽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述天文、地理、建筑等領域的知識。有觀眾在彈幕里評論道:“滿屏都是知識點,好像上了一堂沉浸式的大師課?!北热?,節目解密了蘊藏在北京中軸線中的美學內涵。中軸線上的古建筑群中到處可見中國傳統色,如具有顯著符號意義的紅、富于中國氣派與浪漫的黃、莊重而雅致的青等。通過節目的介紹,觀眾對每種顏色蘊含的寓意有了清晰的了解,從而對中華傳統美學思想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節目還創新設置了“中軸時空列車”的形式,在濃縮時空坐標的同時,放大了中軸線的輻射范圍,拓展了中軸線的表意空間。嘉賓們坐著這趟列車穿梭于從元代到現代中軸線上的任意地點。每次“時空穿越”都會邀請那個時代的歷史人物上車,通過他們的講述解鎖一段歷史故事。這種以“綜藝+影視”形式轉場的設置精巧而不顯突兀,使深遠歷史與現實時空有機交融,賦予了中軸線極強的藝術生命力。比如,嘉賓先隨著“中軸時空列車”來到700多年前的元大都,了解“中軸線1.0版”的模樣,然后又帶著問題穿越回現代,學習中軸線最初的地理測繪方法,參與“辨方正位”測定中軸線的還原實驗。當沙盤中的圓圈與“中軸線”形成了甲骨文形態的“中”字時,“中軸丈量人”單霽翔感慨道,“我們的古人通過太陽,知道了時間與空間的關系,找到了一年的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找到了‘中’字,也就找到了中國人的根”。如此講述,觀眾對蘊藏于中軸線里的中國人的哲學和宇宙觀形成了直觀且深刻的感悟。
總之,《登場了!北京中軸線》打通了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實現了歷史與現代的對話,融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讓觀眾在感受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從這個角度看,節目實現了文化類節目的又一次創新探索,成為科技與藝術賦能傳統文化發展的一道新景觀。
作者:周逵(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