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干武東向施光南夫人洪如丁頒發捐贈證書 浙江音樂學院供圖
題:浙江文旅觀察: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施光南?
記者 童笑雨
(資料圖片)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唱響大江南北,曲作者施光南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知。
施光南是新中國成立后新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今年是施光南逝世33周年。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這位人民音樂家?
6月26日,施光南夫人洪如丁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提到了她的愿望:把光南尚未發表的作品變成歌曲代代相傳。
在記者看來,對施光南最好的紀念,是傳播好他的作品。
施光南音樂藝術館揭幕 浙江音樂學院供圖
據悉,施光南的一生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如《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但很多歌曲和珍貴手稿未被世人傳唱挖掘。
6月26日,《施光南全集·聲樂卷》在浙江杭州首發。該卷從施光南遺作中整理出500余首作品,其中約300首作品屬首次發表。
“光南生前跟我說,寫了那么多作品,我真希望它們能夠發表、能有人演唱、能得到廣大聽眾的認可?!焙槿缍≌f,今天施光南的部分夙愿終于滿足。
她希望,能在施光南誕辰85周年時開一場紀念盛典,演出經典作品和那些從未登上舞臺的作品。
對施光南最好的紀念,是研究好他的作品。
無論《在希望的田野上》還是《多情的土地》,都可以看出施光南對祖國和故土的熱愛。他曾說過:“‘愛國’是我創作永恒的主題?!眲撟鲗?、對民族有價值的音樂,是施光南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在浙江音樂學院院長王瑞看來,施光南留給這個時代的不僅是作品,還有他為人民、祖國和時代謳歌的精神與情懷。他提到,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創作技法上非常成熟,但作品普遍缺少根與魂。施光南的作品是最好、最生動的教材。
施光南音樂藝術館展出的手稿 童笑雨 攝
為此,施光南音樂藝術館在浙江音樂學院開館,展示了施光南3000余頁珍貴創作手稿。該藝術館也將成為全國施光南學術研究、藝術創作、精神傳承的高地,讓他的思想、作品代代相傳。
在記者看來,就像傳統文化一樣,對施光南最好的紀念,不僅是傳播好、研究好他的作品和精神,而且還要利用好。利用的不僅是作品,還有名人文化品牌。
施光南音樂藝術館展出的獎狀 童笑雨 攝
在施光南家鄉金華,當地通過發布“同唱光南曲”全球征集令、舉辦施光南音樂節、巡演原創民族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方式,讓施光南“活”在當下。
在文旅融合的當下,施光南文旅品牌的打造也應乘勢而上,可以音樂為橋梁,打造一場音樂之旅,將文化符號轉化為軟實力,讓施光南元素順時代而變,應時代而新。(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