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 上官云)從表演層面考量,芭蕾舞劇是綜合音樂、舞蹈、美術于同一舞臺空間的戲劇藝術形式。最近一段時間,芭蕾舞劇《白蛇傳》《旗幟》贏得了不少關注的目光。
今年八月份,《白蛇傳》《旗幟》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隨后將開啟2023年全國巡演。此前,《旗幟》收獲了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文化精品優秀作品等多個獎項,劇情打動了不少人。
資料圖:《白蛇傳》海報。主辦方供圖
(資料圖片)
看似“小眾”的芭蕾舞劇,因何“圈粉”諸多觀眾?
這兩部舞劇講了啥?
《白蛇傳》《旗幟》是兩部頗為亮眼的芭蕾舞劇。據悉,二者均已被列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旗幟》已成功入圍第13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終評。
王舸是《白蛇傳》《旗幟》的總編導。他表示,這兩部舞劇可以說都是“歷史”在“當代”的投影,是從不同的題材、視角等去表達和展現中華文化的自信、自強。
其中,芭蕾舞劇《旗幟》是用革命浪漫主義手法書寫高舉偉大旗幟,用現實主義手法塑造英雄群像,是對時代的謳歌、對歷史的致敬。
《白蛇傳》雖取材于耳熟能詳民間愛情傳說,但又跟大家印象中的傳統故事有些不一樣,即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去傳遞東方文化和東方哲學,用更現實主義的表達為傳統的想象祛魅。
舞劇基于原著情節展開合理的演繹和重構,加入了新角色和新元素,并為法海等傳統人物角色“改頭換面”,形成更契合當下審美的敘事。
傳統IP的創新演繹
就創作班底而言,《白蛇傳》由著名視覺藝術家葉錦添任服裝造型設計,《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大熱影視的音樂制作人郭好為作曲;《旗幟》則集結了青年作曲家楊帆、服裝設計師崔曉東等業內翹楚。
《旗幟》舞蹈選段劇照。主辦方供圖
從藝術角度看,《白蛇傳》的“新”,不僅是對故事形態的重塑,也是對 “經典IP”的致敬,充分利用宋代文化元素,在音樂編曲、服飾妝扮等細節表達上呈現出獨特的東方質感。
據了解,在審美敘事上,《白蛇傳》實際上運用了很多中國現當代舞等的一些舞蹈動作素材,但是審美和舞蹈語匯的要求還是古典芭蕾。
《白蛇傳》編劇張萍表示,作為傳統文化IP中的爆款,這個故事一直在被不斷改寫。因此要考慮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依據舞蹈藝術語言自身的審美屬性,來進行結構上的突破和創新。
舞劇保留了一些經典情節。在此基礎之上,也讓所有角色內在的視角能夠更多地呈現在舞臺上。即在歌頌愛情的同時,也能看到所有角色內在的困境。比如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等等。
藝術要精益求精
在表演方面,舞蹈演員的出色演繹,往往也是一部舞劇的加分項。
《白蛇傳》舞蹈選段劇照。主辦方供圖
歐嘉媛在《白蛇傳》中飾演白蛇。她理解的白蛇形象,落落大方、淡雅。雙人舞很考驗舞伴的默契程度,她說,雙人舞其實也是互相成就的,也需要雙方溝通。
在《旗幟》中,演員薛一村子飾演張太雷的母親。她說,舞蹈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何藝術地再現生活,這對自己來說是有難度的。
“我指的藝術,是對分寸的拿捏?!彼岬?,王舸導演的舞劇敘事性非常強,且善于挖掘、探索人物情感,“所以對我來說,尺度的拿捏是最難的”
為此,薛一村子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比如查閱資料、書籍等等。她還會有意識地觀察母親平時生活中的動作,運動到塑造人物當眾,不斷琢磨,“藝術就要精益求精?!?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