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第25屆上影節側記:光影的齒輪,在上海轉動
(相關資料圖)
作者 王笈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上影節”)正在此間舉行。
1993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上影節“初試啼聲”;1994年,經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認定,上影節成為中國首個競賽型國際電影節。
光影的齒輪,在上海轉動。2023年,“與光同行”的上影節“三十而立”了,在綿長的歲月里留下了諸多傳奇與故事。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的大扶梯右側,放置了歷屆上影節主題道旗。中新社記者 王笈 攝
遞給世界的“金名片”
早在20世紀80年代,謝晉與秦怡、吳貽弓等電影藝術家就提出“辦個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節”,希望通過加強與各國電影同行的切磋和交流,發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舞臺。1993年10月7日晚,第一屆上影節開幕,嶄新的上海影城迎來1000多位中外來賓,熱鬧非凡。
導演江平見證了上影節的創辦?!皣H電影制片人協會希望上海方面先到歐洲考察比較成熟的相關電影節,辦完第一屆(上影節)之后,再經協會評估是否可以認定為國際A類電影節。”歐洲考察完,首屆上影節籌備辦公室“撒開了在五大洲找國際一線藝術家的大網”,最終確定了由謝晉領銜的國際評委會陣容,在今天看來也堪稱“強勁”。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也被打動,前來出席了相關活動。
1994年,上影節被正式認定為國際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無數中國電影人為之歡呼。江平至今仍感慨萬千:“上影節自誕生起就站在了高起點上,30年來秉承了一貫的藝術性、嚴謹性、包容性,是上海遞給世界的一張文化‘金名片’。”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5代“金爵獎杯”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齊聚一堂”。中新社記者 王笈 攝
與時俱進的“金爵獎杯”
5代“金爵獎杯”于本屆上影節“齊聚一堂”,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迎來“高光時刻”。
上影節的獎項,為何名為“金爵獎”?據上影節初創期工作人員介紹,當年該獎項的名字有過“浦江杯”“申花杯”等多個方案,最后從《詩經》中汲取靈感,選擇了中國青銅器時代標志性的金爵酒杯,來體現東方文明古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從初代到如今的第五代,“金爵獎杯”從基座到爵杯都已做了不少優化?!敖鹁舄劚钡膭撘鈦碜韵纳讨軙r期,但采用的酒杯造型是以明代至尊爵杯為母版。最新一代獎杯的爵杯部分按照現代手法進行了簡化,基座采用晶石概念,造型靈感取自五行中的“土生金”,寓意為“電影藝術是經過反復雕刻的心血結晶”,同時也便于獲獎者端拿。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資深影迷梅海星收藏的上影節票根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展出。 中新社記者 王笈 攝
收藏冊里的“光影齒輪”
72歲的資深影迷梅海星珍藏了每一屆上影節的電影票根和展映片單,在收藏冊里“書寫”下了屬于影迷的上影節“成長史”。
1993年,梅先生在地方海事局工作,下班騎車回家時,總會路過勝利藝術電影院。同年10月8日,他在這家小影院里觀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場上影節電影《鳳凰琴》,票價10元人民幣。當時的電影票上還沒有“上海國際電影節”字樣,只是簡單列出了放映的影院和時間。
梅先生并沒有想到,上影節會有今天的成就。“排片表變成了厚厚的一本觀影手冊,清楚刊登了金爵獎入圍影片等各種資料;購買電影票不用專門去影城排隊了,在網上可以全部買好;展映影院增加到了41家,覆蓋上海16個區,連遠郊的金山都有了?!?/p>
梅先生說,上影節為中國影迷推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戶,通過電影了解不同國家的民俗風情。他在上影節看電影,從中年看到老年,越看越“年輕”。(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