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鄭州商代金覆面隱藏著哪些東西文明密碼?
——專訪河南省鄭州市文物局局長顧萬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 楊大勇 李超慶
從古代文明到現代文明,從東方文明到西方文明,人們尤為崇尚金器,2022年河南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金覆面和2021年四川三星堆遺址發現的黃金面具,都引發關注。河南省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主要從事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考古研究的顧萬發,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闡述鄭州商代金覆面和三星堆黃金面具的異同,解讀金覆面背后隱藏的東西文明密碼。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請簡要介紹此次鄭州金覆面考古發現的過程。
顧萬發: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鄭州市城區考古時,發現一處結構清晰、功能完備、具有兆域性質的商代白家莊期高等級貴族墓地,并稱之為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
書院街墓地在鄭州商城位置示意圖。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書院街墓地地處鄭州商城內城東南,距東城墻約450米、南城墻約200米,現存面積1.8萬平方米。墓地由壕溝、墓地通道、高等級貴族墓地及豐富的人、豬、狗、牛角等祭祀坑等組成。
該墓地主墓陪葬品形成了中商早期喪葬禮制完備的青銅器、金器、玉器組合,特別是金覆面、金泡等器物的出土,是商代中期考古的首次發現。扇貝形黃金覆面的發現,為三星堆黃金面具文化的來源提供了確切依據,同時也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實物體現。
書院街墓地發掘平面圖。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M2底部殉狗坑。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M2出土銅容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社記者:鄭州金覆面造型較為奇特,有何文化內涵?
顧萬發:鄭州金覆面是具有中國文化重要特征的扇貝造型覆面。為什么將其做成扇貝造型?這源于古人對扇貝的一些人文思考。
此前,河南登封的二里頭時期文化、河北邯鄲的中商文化和朱開溝文化遺址的二里崗文化,都發現過自然扇貝或青銅扇貝形覆面。之所以用扇貝形覆面,可能與古人對扇貝的習性認識有關。扇貝上為方形,下為圓形,意味著“天圓地方”,方加圓陰陽相合才能帶來生機,古人希望借助天然具備方圓結構的扇貝,來表達陰陽相合之意?! ?/p>
M2出土金覆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諸多研究表明,古人認為扇貝象征生機和活力,因為扇貝生活于淺海泥沙之下,猶如埋藏墓葬一樣,依舊存活。人使用扇貝形覆面,就寓意著人如同扇貝一樣,也可以在類似扇貝生活的墓葬下生存、復活。扇貝形覆面以黃金打造,更彰顯身份地位特殊。同時,從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的視角和黃金特質視角論之,也反映古人以黃金覆面,讓“精氣神”不散的期望。
中新社記者:鄭州金覆面和三星堆黃金面具有何異同?
顧萬發:從考古學來講,商代分為早商、中商、晚商三個階段。鄭州金覆面屬于中商階段,三星堆文化金面具屬于商代晚期偏晚階段,根據碳-14年代測定,鄭州金覆面年代早于三星堆黃金面具300年左右。
其次,鄭州金覆面沒有典型的五官,是為逝者制作的,而三星堆文化目前發現的黃金面具有五官,有五官的面具多為巫師、祭祀者、圣人等使用。
鄭州小雙橋商都遺址和鄭州商城宮殿區也發現過金飾品和饕餮形金飾,連同鄭州書院街墓地發現的黃金制品,說明當時的鄭州商城作為全國性都邑,是黃金文化繁盛之地。從目前出土的證據而言,鄭州商都可能已是當時中國的黃金文化中心。
中商時期,鄭州商都已使用黃金打造自己的文化器物,且有一定規模和技術,這顯然是早期中國黃金文明成熟的標志之一。就這點而言,三星堆黃金文化具有繼承發揚之功,而南到長江,北到北京,西到甘肅,以鄭州商都為中心的中商黃金文化具有開創之功?! ?/p>
M2出土金泡。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社記者:鄭州商都黃金文化和三星堆黃金文化聯系密切,其中有何特殊歷史背景?
顧萬發:歷史上,中原和巴蜀有密切聯系,兩地出現黃金文化傳播現象,首先是歷史文化交流使然,其次是在三星堆文化晚期商王朝對三星堆文化有一定的統治權。其依據是,三星堆文化晚期發現有陶鸮、黃金變體鸮以及青銅尊上的鸮,均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歷史文化內涵。
受“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的文化思維影響,蜀王之所以祭祀或供奉商人神祖嚳,表明其認為蜀與嚳有關,或可認為,當時商王室成員有派駐蜀的可能。
這些考古發現以及商人玄鳥氏圖騰鸮在各地的發現,以及其他考古學證據,可以認為商王的統治權已在長江流域有所衍生,可能派遣了一些玄鳥氏這一王氏族成員。于此,我們對長江流域一些著名的青銅文化性質、商王朝的統治區域和治理模式等重要問題需要再次思考。
T0217G1③層內的祭祀遺存。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社記者:世界上其他國家也考古發現有黃金面具,它們之間有何共通性?
顧萬發:從世界范圍來看,用貴重金屬做成的黃金面具均與權威、統治地位、財富、信仰等關聯,故而東西方金面具有共通的一面。但不同國家的黃金面具是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產生的,必然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響,也有比較明確的區別。
以埃及的圖坦卡蒙黃金面具為例。古埃及人認為,神的軀體都是黃金做的,戴一個黃金面具就如同神,由于古埃及人信仰太陽的光芒,認為它像黃金一樣,于是就把自己和太陽神組合起來,認為自己就是太陽神的化身。
從東方到西方,從中國到海外,黃金備受推崇。從考古發現來看,真正使用黃金作為隨葬品,較早是從保加利亞一個本土部落墓地諸多貴族墓葬發現的,稍晚一點就是在埃及、兩河流域以及古希臘文化中發現的黃金制品。
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黃金制品,是在甘肅玉門市火燒溝文化遺址發現的簡單黃金裝飾品,主要是耳墜,這種黃金制品具有安德羅諾沃文化風格。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早期的黃金文化,應該是在與歐亞大陸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吸收并加以創造的,早期為接受型,但隨著時間推移和文化交融,中國黃金文化融入許多中國文化元素,中商階段已完成中國化金箔技術以及金玉輝映、制作中國本土器物的中國化過程。
商代中期可能是一個關鍵節點。商代中期之前,發現中國黃金制品的遺址,基本上是在中國和歐亞大陸文化互融的地帶。但自商代中期開始,中國黃金文化出現了一個重大轉折,進入從接受、模仿一些簡單裝飾品到中國黃金文化成形的第一階段。根據目前考古發現來看,這個重大轉折是以鄭州為中心開始的?! ?/p>
M2出土玉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M2出土玉柄形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數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以玉文化為主流,東西方黃金文化交流始于距今約4000年前。自此,中國玉文化和黃金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金鑲玉、金玉滿堂、金玉良緣等獨特的金玉文化,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外化和體現。從世界范圍來看,黃金文化在中國的出現,又有東西方黃金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背景。
鄭州書院街貴族墓地的發現,無疑是中國商代考古以及黃金文化考古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鄭州這座古城蘊含豐富古老文明和自古以來具有開放文化的體現。
受訪者簡介:
顧萬發,歷史學博士,現任鄭州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獲得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并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考古學會副會長等。
主要從事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考古以及中國早期藝術史、思想史和公眾考古學傳播研究。著力于仰韶文化聚落考古研究、新砦期與早期夏史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研究、彩陶文化研究以及三代圖像學和思想史的新論。以主要成員參與或主持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有關考古項目等,并參與負責中埃、中羅合作的“中華文明走出去”工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