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天一閣:從私家藏書樓到公共博物館
作者 林波
“考上了甬劇團,卻被分配到了天一閣?!?978年,16周歲的王金玉成為浙江寧波天一閣文保所年紀最小的“修書人”。彼時的天一閣并未對外開放,缺乏專業修復人才,王金玉從零開始,學習書畫裝裱、古籍修復等技藝。
(資料圖)
而今,在天一閣博物館傳習所里,古籍、書畫、碑帖等文物修復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最近,王金玉正帶著“85后”弟子謝龍龍一起修復天一閣藏明刻本孤本《白石野稿》。
5月9日,王金玉在修補古籍。中新社記者 林波 攝
寧波的城市口號“書藏古今”,說的便是明朝中期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的天一閣。因不希望藏書分散流失,范欽把遺產分割為兩份,一份是萬兩白銀,一份是一樓藏書,并且附帶要求“代不分書”。于是,天一閣藏書經由范欽長子范大沖等范氏后人,輔以“書不出閣”“子孫無故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等嚴厲的族規,得以傳至近代。
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本8萬余卷。450多年來,天一閣藏書流傳至今,書樓俱存,世所罕見。這些珍貴古籍歷經朝代更迭、戰爭浩劫、歲月侵蝕,能完整保存到今天,也離不開歷代匠師的修復。
5月9日,游客拍攝天一閣照片。中新社記者 林波 攝
從當年的“散兵作戰”到成立修復部,再到獲批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在王金玉的身后,已形成了一支科班出身的14人專業修復團隊。一本本殘舊泛黃的古籍經過拆頁、修補、打眼、穿捻等一系列步驟,在他們的手中煥發新顏、重獲新生。
“14人的修復團隊中有3人是‘95后’?!碧煲婚w文物修復中心主任李潔瑩表示,在天一閣的“古籍醫院”里,仍有大量的古籍、相當數量的書畫亟需修補,以王金玉為代表的新老“古籍醫生”們保持著對古籍最初的敬畏和新鮮,讓“書藏古今”的故事代代傳承。
藏書是人類重要的文化傳統,如何讓天一閣的珍貴文化遺產全民共享?天一閣博物院通過古籍出版、數字閱讀、開辦展覽、鑒賞活動、開辟古籍閱覽室等多種方式,讓社會大眾接觸到這些珍貴館藏古籍。
此外,一部分歷代方志、家譜、科舉錄等典籍已完成數字化轉換,讀者登錄天一閣博物院古籍數字化服務平臺可任意瀏覽查閱。
5月9日,游客參觀天一閣北書庫藏書。中新社記者 林波 攝
天一閣博物院院長莊立臻接受采訪時介紹,天一閣還收藏了大量海外書籍,是“海上書籍之路”的重要節點。
以天一閣藏清代銅版畫《平定回部得勝圖》為例,這件“御賜”寶貝是歷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實證,領銜創作這套銅版畫的傳教士郎世寧是意大利米蘭人,他在華長達51個春秋,一直留在宮廷作畫,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培養了大量兼通中西畫藝的畫師,還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
當下,打造書藏古今、閣聞天下的“書香圣地”是天一閣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2016年7月,天一閣古籍首次走出國門,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新安海底文化財發掘40周年紀念”展覽上展出11種古籍。
2022年11月,“Tianyi Talk:書·話”——世界現存最古老三大家族藏書樓云端對話正式開啟,寧波天一閣藏書樓、意大利美第奇洛倫佐圖書館、馬拉特斯塔圖書館的三位“館長”,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形式,共探東西方文化異同,并簽署《寧波共識》,倡議成立世界藏書樓聯盟。
“你會說漢語嗎?”“你看過中國的書籍嗎?”“你知道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嗎?”2023年4月,天一閣推出“四海書香·海外街采Vlog”系列短視頻,圍繞漢語、書籍、藏書樓等主題,走在米蘭、佛羅倫薩、布達佩斯三座歐洲城市街頭,采訪外國友人眼中的中國書籍與中國文化。
莊立臻表示,天一閣的價值不僅僅是指書、樓等珍貴物件,更重要的是其傳承下來的藏書精神——“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對典籍的珍視,對文化的敬畏,還有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守護文明火種的初心?!?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