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修繕后的中房鎮林家村明清古厝群。劉其燚 攝
(黃佳文 林晉如 劉其燚)隨著“五一”假期結束,“火起來”的福州古厝暫時得以“休養生息”。
【資料圖】
福州市羅源縣中房鎮古稱“河洋”,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擁有10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日前,羅源縣中房鎮溪門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這已是中房鎮第7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了。中房鎮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上有何獨到之處?
近年來,中房鎮通過匯聚村民力量,做好古村保護工作,同時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發揮各村文旅資源豐富的優勢,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古村活化利用之路。
羅寧古道必經之路——中房鎮嶺兜村轉水橋成為網紅打卡點。游永健 攝
文脈傳承 讓古村“留”下來
走進群山環抱中的中房鎮溪門村,一座座極具歷史感的老建筑映入眼簾,青磚黛瓦、白墻挑檐……各式各樣、不同時期的古厝錯落有致,和蜿蜒河廊、疊石流水構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畫,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悠然意境。
“我們村里的溪門宮、黃氏祖屋、水尾宮廟等都是十分經典的古建筑,村里還有一條千年石拱橋,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觀光?!毕T村村支書黃照通如是介紹。
溪門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村落格局,也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古建筑20余處,街巷至今保存基本完整。
溪門村的古建筑能夠保存得如此之好,離不開村民們多年來悉心呵護。古建筑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居住使用,老屋有了人氣,自然有了生命力。
黃照通說,村里的古建筑都有村民居住守護,村民們對古宅都十分重視,并且每年會有子孫回村祭祖。當古厝需要修繕時,每家每戶都會爭著出錢出力。
古厝不僅展現古建筑的風貌,更是村民精神價值的寄托。中房鎮作為千年古鎮,自古以來就以崇文重教聞名于世。村民們形成如此強烈的保護意識,自然有中房鎮的千年來的文化熏陶。
在中房鎮深坑村,有魏氏祖屋等40余座明清時代的古建筑,為了將這些承載著歷史文化的建筑保護好,村民們自發行動起來,聯合羅源縣魏氏宗親會,完成了魏氏宗祠、魏氏祖屋等20多座古民居修繕,改善了古村面貌。
除了村民自發的保護外,中房鎮政府專門成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厚富村、滿盾村、深坑村、嶺兜村等傳統古村落,分別投入數百萬元完成了基礎設施改善、古建筑修繕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同時,中房鎮還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納入村級績效考評。
“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在于物質層面,更在于文化和精神層面。”中房鎮宣傳委員陳芳介紹道,要讓村民了解身邊文化的價值,只有認同了、熱愛了,才能激發村民的文化自覺,讓村民自發地保護村落。
航拍中房鎮深坑村古村落建筑群。游永健 攝
文化鑄魂 讓古村“活”起來
怎樣保護好傳統村落?打好“文化牌”,是中房鎮給出的答案。中房鎮以各村傳承下來的古建筑為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展示各個傳統古村落獨特的歷史文化韻味。
“傳統村落作為歷史的載體,存儲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我們不但要保護‘筋骨肉’,更要傳承好‘精氣神’?!绷_源縣歷史文化古厝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陳粵如是介紹。
陳粵說道,通過一村一表,深度挖掘各村的歷史文化,再通過修建文化介紹墻、文化展覽館的形式,將厚重的文化底蘊轉化成游客能夠切實感受到的文化氛圍和環境。
眼下,中房鎮以村落為平臺,文化為底色,通過挖掘各村的傳統文化、歷史典故等舉措喚醒“沉睡資源”,如滿盾村卓氏古厝、厚富村烈女坊等。
中房鎮溪門村遠眺。游永健 攝
文旅融合 讓古村“旺”起來
歷史文化帶來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為中房鎮拓展鄉村旅游市場打開了新思路。中房鎮黨委書記林云表示,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就能為鄉村振興打造新的產業項目。
中房鎮通過打造文化旅游產品,進行文旅融合,更好地推動古鎮旺起來。一方面,利用傳統建筑保護和改造,將古村落打造成為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感受當地獨特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作為文體旅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旅游、研學、“云上游”等形式發展帶動地方經濟,反哺傳統村落保護。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嶺兜村的鎮村之寶——轉水橋,它始建于宋元豐七年,也就是1084年,但是在戰爭期間險遭破壞?!边@是嶺兜村村支書黃玠浩正在給游客介紹轉水橋的故事。
只要遇到游客來村里,黃玠浩就會詳細地介紹村里的文化故事。在他看來,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鮮活的歷史課本。在嶺兜村,被保護下來的轉水橋已成為一張靚麗旅游名片。
中房鎮各村將符合條件的古厝打造成民宿供游客居住,通過“以用為養”,為古村注入新生命。
在滿盾村和嶺兜村,村里利用“互聯網+古厝”加強閑置古厝管理,在福建傳統村落建筑海峽租養平臺掛名,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古厝以民宿的形式推向市場。
當下,中房鎮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帶動村民就地就業增收,讓傳統村落村民的利益與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聯系在一起,傳統村落人氣興旺。(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