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 韓宏)“繼往開來 國韻書香——古籍保護與傳承特展”8日在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古籍保護中心)開展,稿本《聊齋志異》、宋刻本《抱樸子內篇》等十部稀世古籍亮相。
4月8日,“繼往開來 國韻書香——古籍保護與傳承特展”在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古籍保護中心)開展。韓宏 攝
遼寧省圖書館副館長郭彧表示,本次展覽是該館“鎮館之寶”的首次集體亮相,旨在向人們展示古籍保護與傳承成果,吸引讀者走近古籍、感知古籍,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據介紹,本次展出的十部稀世古籍,是從遼寧省圖書館館藏61萬冊古籍(12萬冊善本)中精心挑選,跨越了從漢代至清朝的歷史時空,囊括了稿本、刻本、套印本、活字本和繪本等不同的版本類型,
稿本《聊齋志異》、宋刻本《抱樸子內篇》等十部稀世古籍亮相。禹瑞齋 攝
記者注意到,其間展出的稿本《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著作中唯一存世的手稿,為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生前手定。所謂手稿,即為蒲松齡本人所寫。眾所周知,名人手稿具有很好的版本價值。全書頁面字跡清秀流暢,并無修改涂抹,有用紅色筆標注出的句讀痕跡。
據遼寧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專家劉冰介紹,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代表了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读凝S志異》創作歷時四十余載,成稿于清康熙年間。清咸豐年間,蒲松齡七世孫蒲英灝攜手稿從山東定居盛京(沈陽)。時任盛京將軍的依克唐阿曾借閱半部手稿,后佚失。到了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蒲家后人遷往遼寧鐵嶺,將剩余半部手稿一并帶走。此后該手稿屢遭日本侵略者和偽滿洲國官員的索求,均被蒲家后人回絕,將手稿藏在一間暗室中,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將這一歷經磨難的海內孤本捐獻,經鑒定是極為珍貴的《聊齋志異》定稿本。
再如《抱樸子內篇》是海內外現存最早的宋刻本,該書卷末有75字的“刻書牌記”,記錄了刻書的時間、地點、所用底本和刻書者,以及金兵入侵后汴梁的刻書鋪南遷等情況,為研究中國出版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此次展覽還以投影的方式再現了蒲松齡流連茶坊書肆,搜集奇聞異說作為創作素材的場景,使讀者沉浸其中體會古人創作之趣。
郭彧說,希望通過舉辦展覽讓古籍走進尋常百姓家,讓人們能直觀、立體、多角度接觸和了解古籍,從而普及和提高古籍保護意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