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京劇院小劇場京劇《吝嗇鬼》 演出方供圖(記者 高凱)北京京劇院小劇場京劇《吝嗇鬼》日前在吉祥大戲院成功首演。
小劇場京劇《吝嗇鬼》根據法國劇作家莫里哀同名喜劇改編。作為北京京劇院年度重點小劇場京劇創排項目,該劇特邀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導演系系主任、國家一級導演王紹軍擔任改編指導、導演,北京京劇院青年編劇郜慶龍任改編,青年作曲劉洋任唱腔設計、作曲。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京劇院丑角名家梅慶羊,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孫世民分飾該劇主演“貢老爺”,同時匯集文丑、武丑、花旦、花衫、小生等各行當優秀演員。
據介紹,在丑行挑梁的新創劇目稀缺現狀下,小劇場京劇《吝嗇鬼》應運而生,京劇中的丑行表演多以念、做為主,唱段一般較少。此次小劇場京劇《吝嗇鬼》為主角“貢老爺”設計了大量唱腔和核心唱段。為了發揮“貢老爺”幽默、獨特的性格和丑行特點,在唱腔設計上運用了挑滑音,唱念穿插,同時結合曲藝的說唱藝術,全面展現丑行表演特色。此外,全劇以一首京劇傳統曲調《漁歌》貫穿始終,并結合圓舞曲、女聲小合唱及器樂曲等多種形式,使得該劇既遵循京劇聲腔規律,又顯得新穎獨特。
北京京劇院小劇場京劇《吝嗇鬼》 演出方供圖服裝方面則追求中國傳統戲曲服飾之美,通過寫意性、程式性、夸張性、裝飾性和可舞性的基本特征來表達人物性格和身份,傳達人物情感和內心。在服飾色彩和制版等方面加入了歷史元素和西方元素,如劇中“馬小姐”和“貢小姐”的服裝,整體采用京劇褶子和襖裙的大體款式,但在領子的設計上采用了西方露肩禮服的元素。
舞美方面,該劇延續中國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舞臺美學,簡潔、靈動。以紅、黑兩色為主色調,舞臺上一抹中國紅色彩艷麗、跳躍,紅色在西方文化中也象征生命力,在這部戲中更抽象化地闡釋著人性。同時設置由圓形梳妝鏡演化而來的裝置,時而有戴著各式面具的演員從中穿行,代表著世間的人生百態;時而又作為轉場設置象征閨房。另一個由古代窗欞演化而來,上附貔貅的傳統戲曲云紋的門框形裝置,暗寓著“貢老爺”的極致吝嗇。
《吝嗇鬼》開場融合借鑒西方假面戲劇和中國傳統大頭娃娃的表演形式,演員頭戴面具通過詼諧幽默的舞蹈拉開整場演出序幕。在“貢老爺”父子二人討價還價時,以意象化的“算盤舞”展現主人公“貢老爺”精打細算、吝嗇至極的人物形象。而在“貢老爺”設宴一折中的“做飯舞”,則是借鑒了韓國音樂劇《亂打》的藝術形式,用戲曲的打擊樂演奏出搖滾樂的樂感,伴隨著輕快的音樂節奏,舞蹈動作編排與生動有趣的情節、幽默詼諧的演出風格相呼應,為該劇增色不少。這些舞蹈的編排也體現出了該劇對西方戲劇、西方文化進行本土化移植的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劇《吝嗇鬼》中,主創運用意象化的手法,將“貢老爺”視為生命的金錢擬人化,創造出一個新穎的角色——“金錢人”。不僅巧妙展現出主人公“貢老爺”對金錢如情人般的熱愛與呵護,更讓觀眾在愉悅觀演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人物性格,引發對于當下“金錢觀”的思考,這也被認為是創排小劇場京劇《吝嗇鬼》的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所在。(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