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江豚歸來》 主辦方供圖
紀錄片《江豚歸來》研討會召開 主辦方供圖(記者 高凱)從對“江豚正在歸來”的生動記錄到對“江豚何以歸來”的時代作答,紀錄片《江豚歸來》以多條敘事脈絡及維度,生動展現人類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展現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
日前,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機關服務局、江西省廣播電視局共同主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機關服務局新視點中心、中國紀錄片網、南昌廣播電視臺承辦的紀錄片《江豚歸來》研討會在京舉行。
(資料圖片)
作為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2年第四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紀錄片《江豚歸來》以多條敘事脈絡及維度,生動展現人類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和諧之美、美美共生。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主創人員和專家學者等,圍繞本片的多重價值、內容創作,以及創新探索等議題展開討論。
研討會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機關服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劉穎肯定了《江豚歸來》的匠心品質和主題價值。江西省廣播電視局一級巡視員白文松介紹,本片的幕后創作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0歲左右,團隊在一年時間里走訪了長江5省8個城市、拍攝素材超4000G。他表示,《江豚歸來》已于去年12月在美國天下衛視等海外平臺播出,向世界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南昌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南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良生以凝練的“思想價值”、豐厚的“學術價值”和獨到的“影像價值”為題,深入闡述本片的價值追求,表示未來將繼續扎根本地,力爭產出更多精品力作。
作為參與創作的科學家代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講述了自己參與創作的一些動人細節。在他看來,《江豚歸來》不僅具有較高的紀實影像價值、科學資料價值和科普傳播價值,更飽含人文情感價值,具有鮮明的國際傳播價值。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我們國家像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特有的物種方面的努力,了解更多的中國保護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p>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認為,本片不僅選題價值高,而且時代立意深,全景式展現了江豚保護從專業性到全民性的轉變過程,同時還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在充滿戲劇性的敘事過程中呈現出較強的觀賞價值。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楊乘虎認為,本片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治理重要成果的一部生動作品,同時,本片也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影像讀本。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看來,《江豚歸來》還有較大的長尾價值和開發空間,后續可從科普視角、經濟視角、國際視角、教育視角乃至文創視角等方面,進一步挖掘釋放本片的價值潛力。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宇認為,在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當下,《江豚歸來》可貼合Z世代的特點,進行短視頻、互動游戲等多元產品開發,把科學教育做到青少年心中去。
“《江豚歸來》可以說是一部具有強烈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優秀作品”,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認為,本片具有強烈的揭秘性,很多內容既是歷史首次展示,也是以往鮮為人知的;同時,注重彰顯人的主體性,全片至始至終都圍繞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來進行表現。另外,本片還具有深刻的啟迪性,表達了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又留給了觀眾足夠的空間。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范衛平當日表示,紀錄片《江豚歸來》通過對江豚歸來這一生命狀態的真實寫照,引發人們對其背后自然保護的思考,與此同時,通過弘揚科學精神,探索科學智慧,使人們在觀看這部紀錄片當中感受到科技創新和教育的力量。
他指出,《江豚歸來》從對“江豚正在歸來”的生動記錄到對“江豚何以歸來”的時代作答,以觀照時代的全景視角、珍貴豐富的影像記錄、多元動人的紀實敘事,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過程中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力量”。(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