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白族器樂演奏家張亮山:用云南民族民間音樂搭起溝通世界之橋
作者 羅婕
(資料圖片)
“音樂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而民族民間音樂則記錄了一方土地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發展。希望能用大理白族的音樂語言,搭起云南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眹乙患壯葑鄦T、白族器樂演奏家張亮山如是說。
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區,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被歷史學家譽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當地民族風情濃郁,民歌資源豐富。
張亮山出生于大理州洱源縣,他的父親楊士才是白族嗩吶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受到父親影響,他因嗩吶而踏進音樂之門。1993年,張亮山調入大理州白劇團,此后的30余年里,他與白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機緣之下,1995年起,他與白劇團的成員多次前往日本、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國家演出,將傳統白族器樂演奏藝術帶出國門。2012年,在巴黎中國曲藝節上,張亮山參演的白族大本曲《麻雀調》獲得“盧浮”銀獎。
富有民族色彩的云南原生態音樂在海外十分受歡迎,張亮山回憶,2003年在日本的一場演出結束后,一位日本觀眾曾感嘆,“大理白族的音樂非常精彩,蘆管獨奏的曲調令人著迷”。這讓他深刻感受到,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能跨越國界和語言文化差異,建起溝通的橋梁。
“白族音樂同樣具有語言溝通的作用?!睆埩辽浇榻B,大理白族的白語有八個聲調,比音樂的七個基本音階還要豐富,因此白語可以用器樂演奏出來,而完全不懂樂理的民間老藝人也會用白語的聲調來記憶曲調。
24日晚,“民歌大觀”第八期——《大理三月好風光》云南經典民歌音樂分享會在洱海之畔古生村的春光中拉開帷幕。張亮山以一曲融合傳統“田埂調”的《小三弦》,演繹出田間地頭的民間調子,展現大理的春日風情。
張亮山表示,這首曲子是以小三弦彈奏白族話的典型,“彈弦對調是白族青年戀愛的方式之一,曲調中彈奏了一句話,‘不管村里人怎么說,你都是我的’,用樂曲表達出白族青年男女相愛的決心?!?/p>
這是“民歌大觀”首次加入器樂演奏的演出形式,張亮山表示,“器樂演奏一樣能展現大有可觀的云南民歌、民樂風采,加入創新元素重新演繹經典曲目,推動民族音樂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多年來,張亮山由精通多樣器樂的演奏者,逐漸成為白劇音樂創作者。他坦言,從器樂演奏到音樂創作的跨度很大?!鞍讋∫魳沸枰鶕”具M行原創,其最大的難點在于,既能保有大本曲、吹吹腔等主調的傳統唱腔和音樂特色,又要通過主奏樂器的配置,讓戲與戲之間各有個性?!?/p>
未來,張亮山希望以自身的音樂積淀,不斷探索和嘗試,找到一套適合表現白劇聲腔風格的音樂配置樣式,同時,與更多音樂元素碰撞、融合,讓傳統大理白劇煥發時代新風采。(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