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土家泛博物館組建筑取形于恩施當地土家吊腳樓及風雨橋等傳統建筑形態,展現傳統木構建筑審美價值 梁婷 攝
(梁婷 黃穎)“木構新景——從材料、建構到雙碳背景下的新未來”展覽開幕式暨學術論壇20日在中國建筑科技館舉行。展覽將具有代表性的當代木結構建筑、材料、構成方式、研究等串聯,展示當代木構建筑完整生命譜系,以及其所構造出的綠色低碳未來圖景。
木結構建筑擁有持久的生命力,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構新景”展在武漢開幕,展現木結構建筑生命力 梁婷 攝
此次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古意新生——傳統木構的今日敘事,探討木結構建筑文化的傳承,以及在當代社會中關于它們的有益探索;誠實建造——木構建筑的現代表達,著重展示從現代主義建筑教育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建筑師們,從材料、建構等方面的多樣性實踐對于建筑誠實性表達的探索;智造藍圖——當代木構的無盡可能,呈現了木結構建筑從木材性能、節點連接,到它們跨越時間的生長歷程,以及獨屬于木結構建筑多樣性的力與美。
每座木結構建筑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更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生態信息 梁婷 攝
現場展示的建筑展品中,不少借鑒了當地傳統木構建筑,將傳統木構建筑的形與意融入到當代建筑中。如汨羅屈子書院及屈原博物館工程設計,體現傳統木構建筑在歷史環境中的價值和意義,同時融合了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為城市提供了一個兼具教育、文化和旅游的空間;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脫胎于四川傳統民居的建筑形態,通過將傳統木構符號進行復制與重構,使用傳統建筑語言創造出一座滿足現代需求的建筑;此外,中國土家泛博物館組建筑則取形于湖北恩施當地的土家吊腳樓及風雨橋等傳統建筑形態,展現傳統木構建筑的審美價值。
“木構新景”展在武漢開幕,展現木結構建筑生命力 梁婷 攝
策展人吳夢詩表示,傳統木結構以其蘊藏的建筑技藝、美學價值和情感寄托,激發今人不斷創造當代木構建筑的無限可能。隨著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當代木結構建筑在營建和更新中“容光煥發”。木構建筑的古韻新生,豐富了土木華章的現代內涵。
據悉,此次“木構新景”臨展展期至2023年6月25日,中國建筑科技館開館期間,市民及游客可免費預約觀展。(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