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率否定中國的影響力是目光短淺和不明智的做法。”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日前訪華。他在中新蘇州工業園區30周年慶典上的這句大實話,引發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1994年破土啟動的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首個合作項目。
三十而立,昔日的水塘洼地已變為現代化新城。這片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日均創造GDP超10億元。
3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交出三個萬億成績單,累計實現稅收收入1.09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進出口總額1.54萬億美元。
巨變的蘇州工業園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其價值和意義早已超越項目本身。
正如李顯龍所言,園區的成功不僅反映出兩國的成長,更讓人看到新中合作如何隨著彼此的發展開枝散葉。
一方面,中國學習到經濟發展、促進投資和城市規劃的經驗。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逐漸走向世界,新加坡有機會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產業、市場等,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國際商務部執行總監紀華勝對三里河表示,新加坡企業剛來中國發展時,將制造業作為重點轉移對象。當前,中國經濟致力于轉型升級,新加坡緊隨這種新趨勢,將資金投向高端制造業、綠色能源以及數字經濟等新領域。
巨變的背后,是三個不變。
不變的是一張藍圖。
談到蘇州工業園區,一張30年前的手繪規劃總會被提起。30年后的園區實景照片,完全復制了規劃圖,上演了夢想照進現實。
不變的是合作共贏。
中新雙方從早期的聯合規劃、協同招商、共同開發,到近年來的科技創新、服務貿易、金融創新、跨境投資、社會治理等,走出了一條真誠合作、互利共贏之路。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成就,充分展示出中國對世界持續開放、擴大開放的姿態。
不變的是看好中國。
李顯龍指出,新加坡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已證明能以戰略視角,維持一貫長期的政策和方向,沉穩應對發展過程中的短暫起伏。中國經濟仍具相當大的增長空間,科技產業具有高度競爭力。中國人民渴望國家成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決心也絕不能低估。
紀華勝對三里河表示:“我們對中國市場抱有很大的期望。”去年一項調查顯示,至少一半新加坡企業已在中國設點,尚未設點的企業中有四分之一希望中短期內在中國設點,很多新加坡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還是很樂觀的。
三里河注意到,正在訪華的蘋果公司CEO庫克,也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他表示,沒有中國的合作伙伴,蘋果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跳出蘇州工業園區來看,外企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還充分體現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七屆進博會,以及正在舉行的第二屆鏈博會。
第七屆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金額逾800億美元,第二屆鏈博會境外參展商占比超過首屆。這表明,外企依然看好中國的廣闊市場和發展潛力,亦證明脫鉤斷鏈、小院高墻不得人心,合作共贏才是越走越寬、惠及世界的康莊大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