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江大河是生態系統的大動脈,那么小流域就如毛細血管一般,密布在廣袤的城鎮、鄉村,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距離更近、關系更緊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由中國民生銀行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陜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安康市綠色秦巴環保公益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的“合力興鄉村——社會力量助力鄉村小流域生態環境保護”ME公益創新成果交流會在古城西安舉行。
小流域生態建設是鄉村振興的一個戰略抓手,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軍表示,堅持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鄉村小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有效組織、合理規劃、創新發展、形成合力,持續推動鄉村振興邁上新的臺階。
中國民生銀行辦公室副主任劉震子表示,民生銀行秉持“服務大眾,情系民生”的使命,堅持以感恩之心回饋社會,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續開展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為踐行國家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戰略、賦能社會組織高效解決社會問題持續貢獻民生愛的力量。
同時,面對環保公益組織生存難的現狀,王軍回應《華夏時報》記者稱,在捐贈人變得越來越專業的今天,公益組織需要設計出好的公益產品、有效果的品牌公益項目,助力社會問題的解決?!绊椖孔龊昧耍瑱C構才能做下去?!?/p>
做好鄉村小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近年來,隨著我國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鄉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生態環境破壞日趨嚴重。
長安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羅平平指出,我國鄉村環境問題主要有化肥、農藥過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的農田土壤、大氣和水污染,農業生產使用塑料地膜帶來的殘留污染,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和土壤結構的破壞,畜禽養殖和屠宰的廢物廢水直接排入水渠、河道造成污染,企業不合理發展帶來的污染以及各種日常污染。而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影響農業的穩定生產和收入,制約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也將直接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
在此背景下,一頭連著水利事業,一頭連著“三農”工作的鄉村小流域成為治理抓手。
記者了解到,小流域一般是指流域面積小于50平方公里的地域。小流域綜合治理是指在水力侵蝕地區,以天然溝壑及其兩側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為單元,實行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就在今年上半年,水利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的指導意見》,也對以流域為單元,以水系、村莊和城鎮周邊為重點,合力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提出要求。
要想扭轉鄉村小流域環境問題的現狀,羅平平認為需要從發展理念、技術支撐、資金投入、法律政策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基于鄉村環境問題的成因,具體到小流域治理模式的過程,即可以利用肥料減施、有機替代、深施增效等實現源頭減量,通過配植增綠、透水沉砂、植草護溝等實現中端截留促滲,通過洼地改造、濕地消納、濱岸截流、山塘凈化達到末端消納。社區營造專家李全柏也提醒,環境保護離不開人,挖掘當地文化,發揮社區凝聚力極為重要。
以陜西安康市綠色秦巴環保公益服務中心在漢濱區關廟鎮文化村啟動“社區參與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保護”項目為例,就是以社區參與為基礎,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利用“前端減源+中端消減+末端治理”的方式、“人工濕地+生態廊道”的技術,從根本改善了鄉村小流域的污染問題。
交流活動還邀請了來自青海、黑龍江、云南、貴州等地的生態環保社會組織,分享各自在鄉村生態環保方面的良好實踐。如黑龍江省環境保護教育學會的“讓中國大馬哈魚回家”項目,以大馬哈魚保護為切入點引起社會對黑龍江、綏芬河和圖們江流域水生態系統的關注,通過多方合作讓河流充滿生機。
通過匯聚各方智慧,與會人士更加堅信,鄉村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領域的工作,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與努力。通過持續加強問題識別、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社區營造,才能真正創造出更加美麗宜人、綠色可持續的鄉村環境。
環保公益組織需提升產品化思維
通過一個個具體的鄉村小流域項目探索生態環境保護的創新路徑,并為取得的成果倍感欣喜的同時,環保公益機構也直言籌款、生存之“難”。
基于成果與“難”,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項目合作部副主任湯后虎提出了公益組織聚焦問題、問題項目化、項目產品化等一套邏輯。
以環保公益為例,環保問題尤為抽象,“聚焦”是個關鍵。湯后虎列舉了《貧窮的本質》一書中的例子,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學生們分別發了兩種不同傳單,請他們為某兒童慈善項目捐款。第一份傳單列出“在贊比亞,自2000年以來的嚴重干旱已導致糧食產量下降42%,300萬贊比亞人將面臨饑餓”等,展現了數百萬人的困境;第二份傳單則講述了7歲女孩羅西婭面臨貧窮與饑餓的現狀,希望捐贈者為她提供幫助。最終,看了第一份傳單的學生平均每人捐贈1.16美元,而看了后者的學生平均每人捐贈2.83美元——比起關注泛泛的信息,人們更有可能捐錢給某一特定受害者。
環保問題也有相同邏輯,提到“農村環?!钡母拍?,大家常常覺得與自己無關,但如果像上述三江源項目一樣,從“農村環保”到“鄉村小流域”,再到措池村這樣的具體村莊,不斷聚焦,更有利于項目獲得關注和推動問題的解決。其次是把問題項目化,聚焦后的問題依然抽象和理論化,而項目強調在具體中落地,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帶來切切實實的成果。第三階段,要把項目產品化,通過更形象化可視化的輸出,打通整個邏輯,并以此搭建標準化的體系,批量復制和推廣,以此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
“目前,環保領域的公益機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品化不足?!睖蠡⒅赋?,在保有初心、不斷創新之時,環保公益組織需進一步提升產品化思維。
同時,項目的產品化、規模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環保公益項目因其特殊性而更甚,環保公益機構還需要更多長期、持續的支持。
據悉,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簡稱ME創新計劃)就是一項對社會組織的公益創新持續資助項目。ME創新計劃由中國民生銀行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發起,旨在關注和支持公益領域的創新實踐及社會影響力營造。通過系列活動資助有發展潛力及社會影響力的組織及項目,帶動更多機構發現并解決社會問題。自2015年以來,ME創新計劃已經連續開展八屆,全國有2407家公益組織參與申報。中國民生銀行累計為188個公益項目,提供資金8890萬元,惠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項目直接受益人數達27萬余人。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文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