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呼和浩特8月14日消息(記者 魏全民)日前,呼和浩特市一家企業負責人將寫有“優化環境興營商,公正司法為企業”的錦旗送到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
據了解,該企業是一家房地產公司,2010年承接呼和浩特市某土地項目時交納了500萬元保證金,項目取消后,企業繳納的保證金卻一直沒退。企業通過“蒙企通”平臺反映了該問題,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立即轉至呼和浩特市依法治市委辦督辦落實。今年4月,政府與企業達成分期還款協議,企業拿到了首批100萬元保證金。
截止目前,“蒙企通”平臺已辦結企業反饋訴求251件,累計為企業清欠賬款、挽回損失13.8億元。
【資料圖】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五級全覆蓋”
“感謝律師的耐心調解,讓我們化干戈為玉帛,你們把服務做到了群眾心里!”市民對呼倫貝爾市公共法律服務非訴糾紛調處中心的律師贊不絕口。
6月27日,呼倫貝爾市某小學外聘教師齊某在補課期間對學生張某某進行了體罰,因賠償金額爭議較大,雙方一直僵持著。張某某家長向呼倫貝爾市公共法律服務非訴糾紛調解中心申請調解后,律師通過融合法、理、情調解原則,促使雙方當事人簽訂了調解協議書,雙方握手言和。
本次糾紛的圓滿化解,得益于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的建立。目前,全區共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1.3萬余家,建立村(嘎查)法律顧問微信群6613個,覆蓋率從56%提高到97%,實現了從自治區到村(嘎查) 五級全覆蓋。
為拓寬法律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今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全面建成實體、話務、網絡“三臺融合”平臺,通過運用“三臺融合”的統計分析、人員管理、“好差評”等綜合性應用功能,驅動“三臺”服務人員密切協作,共同響應群眾的服務訴求,為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精準的法律服務,實現了各平臺及業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人民調解員隊伍加強“四所聯動”
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是一項長期工作。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高度重視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加強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建設和健全工作機制,及時發現矛盾糾紛隱患,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目前,全區已吸納1645名退休政法干警、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設立人民調解組織近1.6萬個,各類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1350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規范有序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
此外,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在深化基層派出所和司法所“兩所”聯動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人民法庭“四所一庭”聯動機制,在接到群眾調解申請后,充分發揮該機制共防共建共治作用,有效調處化解雙方矛盾糾紛,最大限度預防、控制和減少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在“四所一庭”聯動機制的推動下,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某小區一樓住戶郭某的煩惱解決了,也保證了其他住戶的安全。
郭某在該小區一樓經營著一家商鋪,樓上經常從窗戶往下拋易拉罐、啤酒瓶等垃圾,嚴重影響住戶休息和出行安全,引發居民矛盾。海拉爾區司法局健康司法所收到調解申請后,及時采用“四所一庭”聯動機制,邀請當地派出所民警及法律工作者,分組對樓上住戶講解高空拋物的危害性,并通過講解典型案例、發放法律宣傳手冊,勸導教育居民。居民們紛紛承諾會增強法律意識,杜絕高空拋物。
“四所一庭”聯動機制建立以來,全區共聯合調解矛盾糾紛1884件,律師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調解案件1994件。
萬名律師進鄉村
“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或其他方式進行流轉……”近日,內蒙古其格其律師事務所組織9名律師前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永興鎮花家天村開展“萬名律師進鄉村”活動,律師們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宅基地的繼承等法律問題,以嘮家常的方式細致地講解了相關法律知識。村民們聽得很認真,不時向律師咨詢自己關心的法律問題。
為解決農牧民急難愁盼,滿足群眾法律需求,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啟動“萬名律師進鄉村”活動,全區830余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深入基層,走近群眾了解并滿足農牧民的法律需求。工作中,律師事務所與嘎查村委會建立聯系和幫扶機制,簽訂法律服務協議,參與嘎查村招商引資、土地征用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的談判;為涉農牧重要經濟合同和其他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協助嘎查村委會起草、審核、修訂村規民約和其他管理規定。
截至目前,全區律師深入鄉村1.3萬人次,簽訂法律服務協議4639份,廣大律師為士地征用補償安置、水利建設、簽訂涉農牧重要經濟合同等事務提供法律服務3.9萬次;深入企業5100余家,開展法治體檢4689次,為民營企業提供法律服務1.5萬次,挽回經濟損失4745萬余元;推動5600名律師擔任村居法律顧問,實現1.3萬個嘎查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法治觀念更加深入民心,形成人人都學法、事事都依法的良好氛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