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暑期檔破百億!你看了幾部?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21時,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50億元,已大幅超過2022年暑期檔91.35億元的票房成績。
在政策利好、疫情放開、高質影片、路演宣傳等“組合拳”的推動下,我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暑期檔票房持續攀升。在數據的背后也不難窺見以電影為代表的文娛產業正在成為拉動內需、推動消費升級和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
小小一張電影票,如何帶動消費升級?
電影產業作為娛樂產業的重要分支領域,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雙箭頭關系。優質電影的上映會吸引大量觀眾前往影院觀看,除了增加電影票房收入外,還帶動零食飲料等附加銷售,直接促進了影院的經濟。此外,熱門電影上映期間,觀眾對于影片中角色、情節等的認同和好感會轉化為購買力,帶動了如玩具、服裝、海報等相關的衍生品銷售,從而延長了電影產業鏈,盤活“電影經濟”。原先單純依賴票房、依賴新增院線的高速增長模式將逐漸式微,而行業內部基于更規范的產業鏈運作、更多元化的商業變現模式和渠道、更新興的產業方向探索將被更多聚焦,電影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和優化又將帶來新的消費升級。
電影IP跨界多會玩?從銀幕到景區打破“次元壁”
“沒見過這么離譜的人流量!”近期《長安三萬里》的熱映帶火西安暑期游,不少影迷來西安感受“唐風之美”。從 IP 創作到衍生品的開發,可以看到電影產業對諸如出版、動漫、互聯網、餐飲、旅游業等行業都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其中最顯著的是在旅游業方面,在電影的IP加成下,影視作品成為旅游風向標,人們不僅滿足于從影視中看世界,更是渴望體驗主人公的種種經歷。而這些地區則用它們獨特的文化價值帶動旅游市場,創造出經濟效益。
從“打卡”到共鳴,深層文化消費讓誰的DNA動了?
從暑期熱映的電影背后也可以看到,觀眾消費逐漸由解決“痛點”轉向尋找“爽點”,能否提供情緒價值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斷增加,新生代消費群體崛起引領消費觀念發生轉變。人們除了必要的基本生活消費,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文化消費,電影這一文化產品成為其重要選擇。同樣,能夠彰顯的文化自信的電影也成為戳中觀眾“爽點”重要題材,電影《長安三萬里》開啟了一場打破時空的“唐代詩友會”,膾炙人口的古詩是傳達情緒價值的最好紐帶,引領觀眾從表層的打卡消費轉向深層的文化消費,為各類觀眾提供了情感寄托和情緒價值。
國家政策的支持、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推動著我國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從 IP 創作到衍生品的開發,再到拉動文旅產業發展,這些體現了電影產業本身對其他產業的強大的拉動力,也體現了電影產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劑”和消費升級的重要抓手。
(文丨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周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