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消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下稱:全國工商聯)、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23年“助微計劃”倡議書,提出基于近年來實施“助微計劃”的探索與實踐,今年全國工商聯、中國銀行業協會再次向各金融機構發出倡議,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共助小微加速回暖復蘇。
(資料圖)
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在金融監管部門支持下,全國工商聯、中國銀行業協會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浙江網商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已連續三年開展“助微計劃”,銀行業正持續合作互補,為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題。
“助微計劃”
正不斷拓展服務覆蓋面
據介紹,2023年“助微計劃”將不斷拓展服務覆蓋面,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信貸支持力度,著力提升民營企業、中西部地區、三四線城市、長尾客戶、新市民的融資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支持科技研發共助創業創新方面,2023年“助微計劃”提出倡議書深化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孵化機制,加大金融資源與服務整合,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精準化、智能化服務;創新服務方式,支持中小微企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數字化轉型、技術改造等;加大制造業小微企業中長期資金供給,支持綠色轉型發展等。
記者梳理了銀行參與“助微計劃”的脈絡:2020年3月份,全國工商聯會同多家行業協會,與網商銀行等共同發起“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100家銀行迅速集結加入計劃;2021年7月份,全國工商聯宣布發起新一年度的“助微計劃”,其中網商銀行在全國工商聯提出的方向下,制定8項具體助微舉措,并計劃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讓利小微企業;2022年7月份,全國工商聯發布《“助微計劃”推進情況報告》等。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表示,此次發布的2023年“助微計劃”倡議書有助于凝結銀行機構的力量,充分發揮各方優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加精準性的服務。
“從‘助微計劃’三年以來的脈絡來看,參與銀行正逐步增多,有助于各類型銀行機構形成合力深層次幫扶小微企業。”在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這是銀行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銀行可以充分發揮多層次合作互補的特點,同時也能夠借此機會轉變經營思路,探尋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助微計劃”成效顯著
事實上,近些年全國工商聯“助微計劃”成效顯著。據披露,不同類型的銀行分別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和渠道資源,起到了互補效果。
從披露情況來看,在助微計劃開展過程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及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利用網點布局廣泛及資金能力等優勢,積極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方式,加快產品創新和優化,服務于小微企業融資,發放貸款金額占比超過7成;以網商銀行為代表的民營銀行也正發揮科技優勢,通過線上觸達更多長尾小微客群,服務小微企業數量占比超過7成,對拓展助微計劃覆蓋面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據2022年7月份,全國工商聯發布《“助微計劃”推進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2年,參與的金融機構每個月服務小微客戶超300萬,累計發放貸款超4萬億元。同時,兩年來共有127家金融機構響應“助微計劃”,而獲得過貸款的受訪小微企業中,約49.9%從兩家及以上的銀行獲得了經營性貸款。
此外,線上渠道靈活性和低成本,讓小微企業的獲得感顯著提升。據披露,工商銀行“小微e貸”、中國銀行“惠如愿”系列、農業發展銀行“小微智貸”、平安銀行“小微智貸星”等,都采用了智能化方式。網商銀行還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圖計算技術等,給種植大戶和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提供更精準的線上服務。
據工商銀行統計,參加“助微計劃”以來,工商銀行先后為超過百萬的小微客戶提供信貸支持,其中80%通過無接觸線上辦理。而網商銀行披露,2021年,網商銀行約70%的小微用戶平均貸款時長在三個月以內,超過70%的單筆貸款利息支出不高于100元。
蘇筱芮稱,“未來各屬性銀行有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持續助力小微。國有大行、股份行可以持續發揮頭雁效應,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利用其龐大的網點優勢以及先進的科技優勢在小微領域進行攻堅;而城商行發揮毛細血管的作用,將自身的服務能力與區域經濟特色結合起來;互聯網銀行則可以發揮場景優勢,憑借其集團具備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能力,不斷拓寬小微服務邊界。”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