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該加大茯苓深加工產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如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的研發力度,并提高科研轉化能力,促進、出口穩定增長。特別注重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越南等主要出口市場需求特征的分析,以有的放矢開發熱度產品。目前茯苓主要以人工栽培為主,主產區主要為大別山產區,包括安徽岳西縣、霍山縣、金寨縣及湖北羅田縣、英山縣等;湖南產區,集中在靖州縣;云南產區,包括永勝縣、永平縣、思茅區、楚雄市等。
(資料圖片)
茯苓的種植需經備料、選地挖窯、下窯與接種、查窯補引、培土等過程,其中有兩個制約因素:一是在開荒林時易造成環境破壞。另一個則是大量的松木采伐造成資源損失,對于江河的水土保護極易造成影響。云南景谷縣茯苓制種、種植環節,已加劇當地生態環境壓力。因此,為促進經濟發展、合理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確保當地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免受破壞,景谷縣森林公安局已發布通知,采取措施堅決制止砍伐樹木與開荒種植茯苓。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茯苓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
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之功效,是臨床運用最多的四大傳統藥材之一,有"十方九苓"之說,同時又是藥食兩用藥材。隨著茯苓在保健品和休閑食品等領域不斷開拓,茯苓產業規模將更大。茯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是常見的中藥材,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近年來,為防止松材線蟲病發生,馬尾松林改造伐區面積逐年增加,大竹鎮圍繞爭創“省級林下經濟重點鎮”目標,因勢利導,大力推廣茯苓產業,充分利用松林優化改造后留下的樹兜,種植茯苓,畝產達800斤左右。
茯苓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氣、寧心安神等多種功效,被廣泛應用于中醫臨床和保健食品中。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關注不斷提高,茯苓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目前,國內茯苓主要產區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其中以湖南永州和湖北恩施最為著名。
茯苓的老產區是晥豫鄂山區,主要產地有:湖北羅田產區、湖北英山產區、安徽金寨產區。從2016年政府規范種植后,大別山種植面積有縮減的跡象,但總體減少不多。茯苓集散地是湖南靖州。湖南靖州后來居上,發展較快,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茯苓集散地,現在靖州產量并不大,但加工能力強,全國鮮貨的一多半被靖州拉回,加工成不同等級規格的產品然后銷售全國。
2023年中國茯苓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茯苓集散地是湖南靖州。湖南靖州后來居上,發展較快,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茯苓集散地,現在靖州產量并不大,但加工能力強,全國鮮貨的一多半被靖州拉回,加工成不同等級規格的產品然后銷售全國?,F在我國最大的茯苓產區在云南,主要產地有:麗江永勝、大理永平、保山騰沖、普洱景谷等縣市。但大多以鮮茯苓銷售為主,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我國陸續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等傾斜性文件,大力支持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推動中醫藥行業保持持續增長。
供給方面,現在茯苓的種植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加工成本也在上升,茯苓刮皮挑選曬干分級全靠民工來干,是個用工密集型產業,當前的茯苓行情已經在成本線上運行;另一方面,連續多年價格低平,造成種植積極性不高。農村勞動力本來就緊缺,投入茯苓生產的勞力明顯不足,成本在上升不容忽視。此外,政府環保管控將越來越嚴。云南茯苓生長的基料通常采用椴木栽培和樹蔸栽培兩種方法,湖北、重慶等地也有嘗試采用袋料種植,但該方法成本不低且產量不高。
在中成藥需求方面,通過對平臺監控的7702種中成藥品種進行篩選,目前有362個中成藥中含有茯苓,需求靠前的中成藥是藿香正氣系列、加味逍遙丸、六味地黃丸、歸芍六君丸等。茯苓需求靠前的中成藥企業分別是中國中藥太極集團、廣藥集團中藥一廠、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未來幾年,茯苓種植木材問題,已成為該品種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并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幾年茯苓種植面積和產能,由于庫存尚豐市場低迷,其價目前仍在低位徘徊。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茯苓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