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報新聞評論員 熊苗
以綠水青山為幕,以鳥語蟬鳴為樂,央視《對話》欄目將攝影棚搬到了沂蒙山腹地臨沂市沂水縣西墻峪村,與山東五級書記一起,共同解鎖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密碼。
在這場別開生面的對話里,有很多細節值得咂摸。其中,鄉村“流入”了什么,又“流出”了什么?“流入”“流出”之間,又在鄉村沉淀下什么?每一個視角之下,都隱藏著山東鄉村振興的密碼。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對農村要多給予少索取,最好是不索取”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當中,對農村要多給予少索取,資金、資源等要素都要往農村傾斜”——在接受《對話》欄目采訪時,山東省委書記林武不止一次提到“給予”。這種“給予”其實就是統籌整合各方面資源助力鄉村振興。隨著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源源不斷“流入”,麥穗、掛面、民宿所代表的一二三產業在鄉村融合發展,為鄉村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當年都是為了離開農村都往外跑,考大學、當兵,離開農村到城里去。你看就是40年左右,改革開放這40年,現在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回流,比如說我們出現了山東的‘棚二代’?!绷治鋾浱岬降摹芭锒保脖环Q為返鄉創業的“新農人”,除了帶回新鮮的思路、蓬勃的干勁兒,他們本身代表的就是鄉村最可貴的財富——有人,才有鄉村振興。人的回流和鄉村的發展,正在形成良性循環。
那鄉村“流出”了什么?除了“流出”山東好品和好客的真情,還“流出”了先進的經驗和可復制的路徑。例如,壽光常年有8000多名技術人員,在全國各地建設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導蔬菜生產,全國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壽光元素”。從只輸出菜,到輸出技術、標準和模式,這是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縮影,也是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使命。
那沉淀在齊魯大地廣袤鄉村的又是什么?是產業的興旺,是農民的增收,是宜居的環境,是文明的鄉風,是和諧的家園?!班l村振興最終就是應該要實現共同富裕,縮小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林武書記如此描繪心目中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未來,山東會讓更多資源“流入”鄉村,同時,讓更多經驗“流出”齊魯大地,一入一出之間,正是山東作為農業大省的責任和擔當,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彌足珍貴的山東力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