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校首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數據和智能技術驅動的“大科學時代”,如何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環境中贏得主動,在關鍵領域取得創新突破,是時代給予高校的命題。
6月27日,國內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臺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正式在復旦大學上線。目前,首個基于此CFFF平臺訓練的科學大模型成果已正式發布,能夠實現45億參數大模型在一天內訓完。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認為,這是中國亦是全球首次實現高校擁有與科技巨頭同樣的研究計算平臺,讓研究真正進入了計算驅動的時代。
“以CFFF平臺為代表的智算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科研超算架構,將成為科研的重要支撐力量,極大提升科研效率、降低科研成本,加速科學原理發現和技術突破,并有力推動科學大模型的落地。”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表示。
國內首個高校智算平臺上線
6月27日,國內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臺在復旦大學正式上線。該平臺由復旦大學、阿里云等共同打造,名為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
記者了解到,此次在高校上線的CFFF平臺,由面向多學科融合創新的AI for Science智能計算集群“切問”一號和面向高精尖研究的專用高性能計算集群“近思”一號兩部分組成。
據介紹,CFFF平臺由面向多學科融合創新的AI for Science智能計算集群“切問”一號和面向高精尖研究的專用高性能計算集群“近思”一號兩部分組成——借助阿里云全球領先的大規模異構算力融合調度技術、分級存儲技術、AI與大數據一體化技術,連成了一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計算機”。
其中,阿里云烏蘭察布數據中心以公共云模式為復旦校內多學院的多個科研項目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計算,支持千億參數的大模型訓練。千卡并行的有效算力達到行業領先的92%,可拓展性達到萬卡,萬卡并行有效算力也可達90%。
讓研究真正進入計算驅動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認為,“這是中國也是全球第一次讓高校能擁有了和科技巨頭一樣的研究計算平臺,讓研究真正進入了計算驅動的時代?!?/p>
“學校能擁有和企業一樣的算力基礎設施,公共云是非常重要的保證?!蓖鯃员硎?,CFFF平臺在公共云上部署,對于高校建設科研計算平臺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和里程碑,公共云在開放的同時保證安全,而這樣一個新型的大科學裝置,其運維必須借助公共資源才能高效低成本地完成。
公開資料顯示,智能計算相較通用計算的投入成本、技術門檻更高,各環節投資規模合計可能高達數百億元。可以說,智能算力成本是通用算力的10倍以上,非公共云的模式變得更不可持續。
王堅在與媒體交流時也重申了云計算的普惠價值,“因為云計算希望每個人在計算面前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可以用計算來創造他應該創造的價值?!?/p>
“當下,很多研究都依賴于計算,但即便在美國,高校也不具備今天很多企業所具有的研究計算平臺。很多國際知名高校還停留在用大型機或者個人PC做研究的階段。”王堅接受采訪時指出。
產、學、研如何協同創新?
在科技發展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培養學生的原有體系也面臨著挑戰。對此,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坦言,這一方面是來自學科交叉融合、跨學科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高校如何面對新技術的新時代,來培養學生。
“在高校里我們經常討論哪些是‘天坑’專業,什么是‘天坑’專業?我們培養的學生出來以后作為我們學校的‘產品’,很難為社會發展做貢獻上面發揮作用,這是一個現實。”金力認為,學校要擺脫這一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產教融合”。
他進一步指出,這種產教融合并非業界與學界之間單純的技術轉移,而是需要兩者的互動涵蓋兩個方面:一是創新層面密切互動和合作;二是人才培養層面密切互動和合作。
“通過產教融合,我們試圖解決創新主體的責任,也就是說,在中國在當下應該通過企業和高校密切合作,共同去做創新?!苯鹆χ赋?。
在人才培養上,企業能夠更多看到社會的需求?!八云髽I能夠讓學??吹揭恍┰谌瞬排囵B方面的目標和方向,從而幫助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面目標更明確?!钡峭瑫r金力也提到,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在高校的學習,尤其是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培養的學生能夠盡快、盡早、更有效的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為企業服務。
校對:陶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