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拒收現金 傷害的何止是支付選擇權?
如今“無現金”出門已是家常便飯,大家都習慣了手機掃一掃就能收付款的便捷。與此同時,一些人發現,傳統的現金支付有時會遭遇尷尬:找零找不開、無法享受優惠等情況,讓想要用現金支付的消費者感到為難。對此,有同樣遭遇的網友無奈地表示:“花個現金怎么這么難?”
仿佛是為了呼應“花個現金怎么這么難”,6月14日,工人日報就報道了一起事件。80多歲的夏老伯近日向“新民幫儂忙”反映,他和老伴前往桂滿隴正大廣場店就餐時,卻被告知只能“掃碼點餐”。由于兩位年過八旬的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手機,根本無法掃碼。最終,面對餐廳“不能通融”的“統一規定”,“吃不到飯”的老兩口只得餓著肚子,怏怏而歸。
而這一現象,這不僅給廣大顧客造成了直接的影響,更是挑戰現金,即人民幣的尊嚴及法律的權威?!吨袊嗣胥y行公告〔2020〕第18號》明確規定,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就此而言,排斥與拒收人民幣現金,就是直接的違法行為。
當然,從商家與店家的角度出發,眼下,數字化確實日前發達,覆蓋面也是日益拓展,幾乎已經將整個社會生活一“網”打盡。因此,排斥與拒收現金,似乎也是“與時俱進”的表現。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另一個細節,即“數字鴻溝”。數字化的發展,原本就使得部分群體,如老年人等,深感“數字化”所造成的“不能承受之痛”,如果我們再人為地出臺相應的規定,那么,對于這一部分群體而言,不僅剝奪了他們的支付選擇權,更是嚴重削減了社會發展對于整個社會所產生的“紅利”與“獲得感”“幸福感”。
因此,面對“排斥與拒收現金”的任性所造成的“花個現金怎么這么難”的感嘆,整個社會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這需要廣大消費者學會依法維權,當然,廣大消費者的維權,更是需要職能部門的積極“撐腰”。嚴肅治理這類情況,既是守護每個人的利益,也是維護國家貨幣使用的基本態度。令人欣慰的是,今年4月21日,央行對外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拒收人民幣現金處罰情況,依法對兩家拒收現金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作出經濟處罰并予以曝光。這既是給部分任性的商家與店家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提醒所有商家與店家,“有抱怨的地方就有商機”。如果我們能夠準備必要的零錢,并提供現金服務,那么,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一小小的卻又暖心的舉動,也必然為自身贏得良好的聲譽與機遇。(范德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