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是第一次汪辜會談30周年。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史稱汪辜會談。這次會談在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系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兩岸關系史上一次標志性事件。這次會談盡管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的,但卻是兩岸交往中跨出的重要一步,標志著臺灣海峽兩岸在均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上,開啟了兩岸兩會交流協商的新階段。
第一次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是順應歷史潮流之舉,是在兩岸中國人的高度政治智慧及共同努力下應運而生的,有著充分的歷史條件和扎實的政治基礎。1987年,海峽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隨之興起,也衍生了各種具體問題,迫切需要兩岸雙方協商。為此,兩岸分別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并在工作層開展商談。1992年,經兩岸雙方分別授權,兩會經過反復協商溝通、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奠定了兩會協商談判基石,為實現兩會高層見面會談創造了必要條件。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汪道涵會長與辜振甫董事長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實現了1949年以后兩岸雙方首次以授權民間團體名義舉行的高層會談。雙方簽署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四項協議,在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科技交流、文化交流、事務性商談和兩會聯系與合作方面均取得具體成果。
1993年4月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是兩岸關系發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用汪道涵先生的話來說,“汪辜會談的歷史性意義,在于它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的客觀現實”。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交流對話與協商的空間得到極大拓展,只要本著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實事求是、求同存異的精神,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妥善辦法。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既體現了兩岸協商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嚴肅性,也展現了以寬闊的胸懷向前看,共同解決兩岸間歷史與現實問題的歷史包容性。汪辜會談開啟了兩會制度化商談的先河。汪辜會談簽署的《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建立了常態化商談機制,實現了兩會會務人員定期會談。汪辜會談后,在20世紀90年代兩會先后舉行了20多次不同層級的商談,起到了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作用。以汪辜會談為開端,兩岸兩會相繼簽署27項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實現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成了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這一兩岸人員往來的重大突破,構建了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在眾多領域建立了兩岸交往與合作的規范,解決了兩岸同胞關心的經濟、社會、民生等問題。會談簽署的關于公證書使用查證、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的協議,解決了當時困擾兩岸同胞的急迫問題。30年來,兩岸相互寄送公證書副本近400萬件,最高年超20萬件,為兩岸婚姻、繼承、收養、撫養、旅游、定居和就學就業、投資興業和經貿合作等提供了便利。兩岸間掛號函件查單也由個案處理轉變為按照協議規定辦理,有效保障了兩岸民眾通信方面的權益。
《汪辜會談共同協議》還規劃了兩岸經濟文教科技交流的努力方向。其后兩會相互組織兩岸媒體高層人士、兩岸大專學生互訪,共同舉辦“兩岸中小學生科學作品展”“為中國人健康而跑”等文體活動,促成大陸工商界人士赴臺參訪,在當時兩岸民間交流尚不熱絡的背景下,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兩岸交流的空白,有效地擴大了兩岸交往。
30年來的實踐證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和臺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熬哦沧R”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奠定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政治基礎,才能開啟兩岸協商談判,促成汪辜會談成功舉行;才能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創兩岸各領域大交流大合作局面;才能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的高度。兩岸關系歷史證明,堅持“九二共識”,贊成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系就能改善發展,臺灣同胞就能受益?!芭_獨”與和平發展水火不容,與兩岸同胞福祉利益背道而馳,維護臺海和平就必須堅決反對“臺獨”。兩岸同胞要相向而行,攜手并進,共同推動兩岸關系沿著正確方向前行。
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關系由對峙走向對話、由對立走向合作的新階段,樹立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平等協商的典范,展現了兩岸中國人的政治智慧。1992年兩會共識中,雙方都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態度。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汪辜會談證明,只要兩岸同胞商量著辦,家里面的事都會得到很好的解決,也向世界表明了兩岸中國人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把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振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