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各位朋友,我在知識星球開辟了一個更加私密的 金融讀者社區 —— 「毯叔金融密友圈」
(資料圖)
在這個星球,我會把不方便發在公眾號等平臺的 金融圈內幕 和 獨家秘聞 發在這里;也會把自己金融從業15年的 職場經驗 和 金融干貨 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我還會不定期邀請 金融大咖 給大家分享,各種實用 金融資源 隨時發放。
一句話,這里主打的就是外面 “有錢買不到” 系列,成為星球成員你將擁有 8大核心權益 ,每一項都是我的承諾。
歡迎你掃碼加入,和我一起在金融圈同頻共振,進階成長!
前幾天下班,我正要走出辦公室,發現我們team一個入職不久的新同學坐在角落愁眉苦臉,一副要哭的沮喪表情。
停下來問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是被team的小領導批評了,正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評呢。
我安慰了他半天,告訴他這都是職場常事,要提升業務能力,也要提升心理素質。
但小同學還是有點心態崩潰,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圖源:網絡
哎,看到他戚戚然的樣子,我突然想起最近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個熱詞 “好學生心態受害者” 。
一比對才發現,我身邊很多年輕的同事,包括金融圈里的同業,甚至曾經的我自己,都或多或少是這種好學生心態的受害者。
首先得承認,在金融圈里從來最不缺的,就是好學生。
因為眾所周知,金融圈是一個有學歷門檻的圈子,這些年這種趨勢更是愈演愈烈,在我之前寫的《 金融圈現在不歡迎本科生 》一文里已經很明確地告訴大家,現在以本科學歷,進入金融圈的核心部門核心崗位基本是天方夜譚。
就拿我所在的證券行業來說,10多年前我入職時,985大學金融本科生是門檻,但這些年這個門檻越抬越高,基本國內要清北復交,國外要常青藤名校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還得有匹配的實習+優質的綜合素質,才能勉強進門。
所以現在金融行業里的年輕人,不僅是好學生,簡直都是國內應試教育下打敗千軍萬馬的優勝者。
金融圈愿意招這些好學生,不僅因為金融行業作為高端服務業,要在客戶面前展現全方位的專業和逼格。
還有一點沒人說,因為經事實驗證,好學生往往更聽話,更容易被操控馴化,也更能夠去接受社會上一些哪怕并沒有道理的規則。
圖源:網絡
具體表現在哪里?
首先就是,好學生總是習慣性努力,不問原因。
在金融圈的表現就是,各種卷,不停地卷。為了獲得領導的認可,會高度服從領導指派的一切任務,即便不吃晚飯、加班、熬通宵,也要趕在deadline之前把任務搞定。
至于做的對不對,值不值得做,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指哪打哪,成為領導最好用的工具人。
不僅如此,他們還極其遵守規則。
比如,答應的事一定要完成,事事有交代,從不遲到早退,有請假羞恥,只要公司設定了kpi,okr,不管多難達成,都會拼了命去完成,完不成甚至會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這是因為什么?因為很多好學生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持續從外部獲得認可,不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或者失望,為此甚至寧愿去討好和取悅別人。
心理學家愛德華·L·德西曾在《內在動機》一書里,通過30多年128項實驗研究,得出一個結論——人的動機分兩種:
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那些受內在動機驅動的人,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他們做事是出于自己內在的感受,首要考慮的是“我想要”,感受到的是動力;
而受外在動機驅動的人,則會成為外部因素的奴隸,他們做事是受義務、恐懼、獎賞、懲罰、最后期限、他人認可等外部力量激發,考慮的是“我應該”,感受到的是壓力。
我問過周圍很多金融圈的同事,這些所謂的好學生,你真的愛學習么?
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不”,他們之所以能夠持續取得好成績,一步步攀高,很多是因為外部的刺激,比如老師的獎勵,父母的懲罰,但說到底,都是功利性的短期目標,很多人,自己根本找不到學習的價值感和意義感在哪里 。
而另外一方面,有一點我們也得搞明白,領導愛招好學生,不等于好學生更容易得到提拔與賞識。
好學生信任規則,相信努力,覺得只要自己一直在努力,領導就會看到自己,機遇就會來到自己身邊。
可真實的社會從來不是這么運行的,很多時候,你越努力,越會發現,自己不過被當成了一頭生產隊的驢,成為了領導手中最好捏的軟柿子。
遺憾的是,好學生大多意識不到這點,越想要越得不到認可的時候,他們的第一感受甚至不是憤怒,而是自我懷疑:
是不是我太差了?
是不是我能力不行?
我究竟怎樣才能得到重視?
狡猾的老板們就善于拿捏這些不斷尋求外界認可的好學生的心,給個巴掌賞顆棗,隨便PUA一下,就能讓其拼命賣命還不敢挑理。
圖源:網絡
還要提一點,也是好學生的常見陷阱,因為一直在一個狹隘的評價尺度中生活,所以他們總是被短期誘惑驅動,做出局部最優的選擇,這種選擇往往能讓他快速得到回報,卻很難持續受益。
所以我發現,畢業10多年,20多年后,上學時學習成績年級前10%的同學,基本都在用各種方式打工;而所有企事業單位老總、自己創業當老板的同學,成績基本都不在班級前50%。
這是因為什么?
因為好學生總是機會太多,要的太多,而且很容易陷入一種單向度的評價體系中,對攀比分數、工資、公司評級等。反正也總能得到正反饋,更讓他們覺得這些選擇都是正確的。
反觀那些學習成績沒那么好的人,可能很早就探索出了多向度評價體系,讓自己獲得足夠多的正反饋,也可以活得更自在和自我一些。
時間一長,反而接受了時間的饋贈,收獲了紅利。
為什么我們身邊,尤其是金融圈這種高門檻的職業環境里,有這么多好學生?
因為我們這代人,甚至下一代,很多人都是在一個「乖乖就好」的環境下被養大的。
在我們小時候,「聽話」是一個被嘉獎的美德。
我們會因為聽話得到父母的疼愛,親朋的贊許和老師的表揚。這種「馴養」模式造就了當年大多數小孩「以乖為榮」的心態,慢慢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斷,也就是外國人常說的批判性思維。
圖源:網絡
我自己其實也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乖孩子」,從小聽父母的話、學習努力,每門功課都爭取考第一,還被父母逼著學了鋼琴,也考了級。
一直到上大學第一次離開家鄉,我才開始真正體會到自我,體會到需求,失去了父母和老師的督促,我再也找不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了,也徹底失去了方向感。
所以我整個大學時期是非常擺爛和叛逆的,打籃球、玩音樂、談戀愛,反正就是不學習。
一直到讀研后甚至工作多年,我通過不斷讀書,不斷和周圍優秀的人交流,不斷去內化自己內心的感受,才逐漸找到自己內心的標桿,終于活的不擰巴了。
具體表現就是,做事不再患得患失,不再在意別人的看法和刻意討好別人,有自己內心所堅持的東西,就算一時得不到也不會自我懷疑。
這個過程非常漫長,經歷了十多年,可以說直到現在,我還在這條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優化,也不斷告誡自己,遠離好學生的詛咒,做一個混不吝的人。
所以說實話,看到身邊圈子里,如今這么多好學生,我的心態真的有些矛盾。
從領導的角度去考慮,誰招人不愿意招好學生呢,容易擺布容易操縱,也容易被PUA,用一句話總結叫“好管理”,畢竟誰都不想天天被刺頭影響情緒。
但從一個經歷過這種漫長心理成長過程的過來人角度去考慮,還是希望更多好學生能及早醒悟及早調整。
心智成熟之路從來都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也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
只有走上這條路,你才能把自己從被別人操縱的情緒中拉出來,回歸到自我的判斷和認知中,也才能夠在事業上有所突破,創造價值。
圖源:網絡
具體怎么做?和大家分享幾個我試過效果還不錯的辦法:
第一,在心理上徹底斷奶
不再強迫自己延續好學生,乖孩子的基因,適當去叛逆一回,感受下不同的感受。然后你就會發現,你更自由了,也更自洽了。
這個世界沒人要求你從不犯錯,只要你自己放過自己。
第二,地理上與父母保持距離
如果成年之后還在父母的生活半徑里生活工作,甚至住在一個屋檐下,你是很難改變好學生的命運的。因為你們都習慣了固有的思維模式,無論多大,你都是他們的乖孩子,用他們的標準在生活。 所以哪怕很難,你也要開始自己的獨立生活,真正作為自我去生活。
圖源:網絡
第三,重大決定自己做,并且為自己的一切決定負全責。
獨立的勇氣只有通過獨立的決定和獨立的行為才能培養出來。
哪怕做錯了,也有調整的空間,不用追求試試都對。
第四,直接去反駁你認為錯的想法,大膽說不,哪怕他是領導是權威。
相信我,這在很多時候非但不會讓領導不爽,反而會讓他對你刮目相看,甚至心生忌憚,知道不能隨便去PUA你,給你更多機會和空間。
圖源:網絡
最后一點,還是要多讀書,多與身邊心智成熟的人交流,通過這些外部的人與事不斷提升認知,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
有句話說得好,看見了就不能當做沒看見,你只有先看見問題,才是一切改變的開始,也是治愈的開始。
希望金融圈里孤軍奮戰的好學生,都能夠盡快改變,掙脫出自己的桎梏,找到自我,找到價值,找到內心豐盈的基點。
因為我們的人生從來是不是軌道,而是曠野。
我們也必須改變,因為你不變,你的孩子只會繼續重復你的老路,繼續當一個沒有靈魂的好學生……
*全文完,感謝你的耐心閱讀。微信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如果你還想看到我的文章,請一定給本文“點贊”、“在看”、“分享” 三連,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微信里。
來【毯叔金融密友圈】知識星球,你可以獲得什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