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讓-皮埃爾告訴媒體,如果美國聯邦債務違約,將是美方送給中國等競爭對手的禮物,屆時這些國家將“著眼于利用可乘之機”。
(資料圖)
顯然,在白宮看來,美國債務違約對中國有好處,因此中國樂見美國發生債務違約。只是,這番碰瓷式尬聊,連基本常識都不顧——試問,哪有債權人盼著債務人到期還不上錢的道理?
截至2023年4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萬億多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以美國國債等美元資產形式持有,中國長期居美債主要外國投資方之列。這是中方按照“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綜合比較優勢、基于國際貨幣體系現狀做出的理性選擇。
換而言之,長期以來,中美在債券融資領域是利益共生關系,如果美國發生債務違約,不僅會讓美國信用掃地,也會給中國帶來真金白銀的損失。
本來,“債務上限”是美國國會為聯邦政府設定的為履行已產生的支付義務而舉債的最高額度,觸及這條“紅線”,意味著美國財政部借款授權用盡,除非國會調高債務上限,否則白宮無權繼續舉債。
理論上講,“債務上限”符合美國和所有債權人共同利益。這是因為,作為手握美元霸權的超級大國,發行美鈔的外在約束是不存在的。如果美國政府開支無度、過度舉債帶來美元貶值、通脹失控等后果,那么原有債權人權益就會遭受稀釋。
可見,“債務上限”是美方為數不多的內控舉措,既是維持美國政府償付信用和美元霸權地位的重要閥門,事關美國國運未來,也是美方對債權人的一種信用宣示。
然而,就是這個初衷很好的“債務上限”,生生被美國政客玩壞了,變成了沒有上限的“上限”。
早在今年1月19日,美國聯邦政府就觸及了31.4萬億美元的法定舉債上限。美國財政部不得不采取“拆東墻補西墻”式的特別措施,避免發生聯邦債務違約,但此類措施也只能保證6月前政府的正常運轉。美國財政部長耶倫5月1日發出警告,如果國會不抓緊通過立法提高債務上限,美國屆時將陷入債務違約困境。
由于共和黨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控制眾議院,加之當前美國政治氛圍極化,今年民主黨政府與眾議院共和黨人就提高債務上限一直僵持不下,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愈發尖銳。
而一旦美國陷入債務違約,不僅可能重演政府停擺、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降級等鬧劇,讓債務人蒙受損失。此事一旦失控,疊加美聯儲激進加息等因素,還可能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
一旦美國因無法及時提升“債務上限”,出現違約和信用評級下調,會打壓美債在二級市場的價格,讓債權人手里的美債直接縮水。
其次,前期受美聯儲激進加息影響,全球美元大量回流美債市場,不少發展中國家債券遭到拋售,陷入債務陷阱。如果美債發生違約,勢必加劇全球債市頹勢,加劇發展中國家債務困境。
其三,包括美國國債和公司債等在內的美元資產是眾多金融衍生產品的重要底層資產。一旦美債違約或遭到降級,將在全球金融市場激發連鎖反應,乃至掀起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
毫不夸張地說,短期看,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已經成為威脅世界經濟安全的最大單一系統性風險。長期看,華盛頓在化解巨債方面表現出的政治失能,正嚴重動搖美國信譽,勢必深刻影響美元霸權興衰軌跡。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沒有明確的“債務上限”。那時候白宮要發債借錢,國會基本照單全批。一戰后,伴隨美國政府開支愈繁,債務規模越來越大,國會遂于1939年設置450億美元的政府債務上限。自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舉債上限共上調104次,平均每9個月就要上調一次。
到2022財年(2022年9月30日結束)末,美國國債上限規模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比已飆升至125%。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美國國債規模與GDP之比2052年將達到185%。
對美國政府而言,要從根本上緩解乃至解決債務問題,不是沒有治本之策,譬如:取消非法貿易和投資壁壘,改善國際收支狀況;遏制過度金融化,提振實體經濟;緩和地緣政治關系,減少非必要軍費開支;避免或減少采用量化寬松等極端貨幣政策;加強國際政策協調等。
然而,這些治本之策,必然遭到金融業、軍工業等既得利益集團狙擊,且無助于實現政客短期利益。
在無休止的拉扯、纏斗中,兩黨根本無望達成有質量的治本方案,外界所能期待的最佳結果,無非是美國再度提高債務上限。
美元霸權的老本還能吃多久?這是個值得華盛頓認真反思的問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