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低俗審丑類的短時流量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容易傷到平臺自己。
蔣光祥
剛剛過去的這個愚人節,知名武術“大師”、自稱 “渾元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因參與直播帶貨再掀熱潮。
實際上,在馬老師帶貨之前,很多人已經在各種視頻號上看到了馬老師許多“鬼畜”新作,這說明馬老師背后有團隊,懂流量,迅速積累起的粉絲量過百萬。雖然馬保國曾經承諾 “永不帶貨”,但“一代宗師”終究沒逃過世俗,涌入當下最火的直播帶貨大潮中。當很多網友質疑此行為“打臉”當年承諾時,只見馬老師面帶微笑:“ 以前我的底線是不帶貨的,但現在我的底線改變了”。根據馬老師公布的這場直播后臺數據,在被限流、封禁、最后“下播”之前,累計有 10 萬人觀看,共成交了1.51萬單,成交人數達1.35萬人,成交金額為41.12萬元,預估的傭金為4.95萬元。出人意料的是,馬老師隨后將一半收入25000元通過公益渠道捐出,這想必也是背后團隊的高見。去除直播間人工成本,首場直播雖然基本等于白忙活,但志存高遠。
實際上,從馬保國“啪的一下很快”躥紅,到被主流媒體封禁,再到現在強勢復出,72歲的馬老師流行曲線似乎還在無限上揚,再一次證明了流量的強大。而無論是網紅還是明星,流量的盡頭似乎就是直播帶貨。劉畊宏跳操、張蘭撕大S,在吸足粉絲關注之后都是開啟了帶貨道路,后者甚至不惜以“電費”、“床墊”等家丑話題做“爆?!?。而最近大熱的電視劇《狂飆》里面的多個配角除了瘋狂“走穴”,更是頻頻現身各種直播間幫助帶貨,抓緊“變現”才是要緊事。只需靠動動嘴,來一套“閃電五連鞭”就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賣出40多萬元的營業額,試問當下還有什么普通人的生意能媲美呢?賺錢容易、快,是各路大軍紛紛涌入直播賽道的主要原因。若無外部不可控因素影響,馬保國進軍直播帶貨界的事實已板上釘釘,以后定時直播帶貨恐怕是常態。
盡管馬保國表示之所開始帶貨,是因為這樣對廠家和網友都有好處,“好家伙,才4個多小時間,就賣了41萬品牌國貨。以前我沒有考慮直播,但只要做正能量的事情,一定會活到老、學到老”。但究竟是不是“正能量”倒不是每一個人都在意,而利益才是實實在在,馬保國的營銷案例雖堪稱典范,但比其出格的主播大有人在,因為無論丑聞還是緋聞,無論丑態百出還是裝瘋賣傻、瘋瘋癲癲、黃色擦邊,在一些人看來,都是能帶來流量的風口,從嘩眾取寵到招搖撞騙,都可以絲滑轉換,其目的就是為了流量,更是為了牟利。在被平臺懲戒和處罰之前,一些主播可以說為了引流什么都能做得出來,通過引導審美變為低俗審丑的方式來牟利,這其實是網絡大忌。從這個角度去看,馬保國還算“耗子尾汁”的一類。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當前但凡有流量,直播帶貨雖是大家公認的最好的變現方式,但品牌要想積累口碑,生意要想長紅,產品自身品質與性價比才是關鍵。仔細分析觀察一些網紅直播間所帶的貨,一些客單價較低的食品或者服裝,比如二三十塊的酸辣粉,銷量占比最高,也是網友粉絲們支持和“打賞”主播的主渠道。對于直播平臺來說,責任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把什么樣的作品推給更多人看,低俗審丑類的短時流量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容易傷到平臺自己。不如思考如何讓更多的普通人分享到技術普惠帶來的時代紅利,能在直播經濟中分一杯羹。
(作者系上海基金從業者)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