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鐵1號線全線開通腳步越來越近,預計春節前全線開通,作為青島地鐵站點最多的線路,全長60公里的1號線共設有41座車站,沿途風景、人文特色迥異。在連接青黃、暢達幸福的同時,1號線的一座座車站也成為展示城市精神面貌和青島文化氣質的重要平臺,是市民共同的“文化客廳”。1號線以“城市之光,斑斕青島”為設計理念,將百年青島的建筑、工業發展的記憶、城市的四季、海浪礁石、花卉等元素進行抽象化呈現,體現出青島百年城市化、工業化發展之路的特點。
中山路站看里院
梁思成曾說,里院是融合東西方多種文化觀念于一體的建筑藝術巨制。里院是老青島人避風擋雨的居所,也是青島歷史的見證。里院可以說是青島老城市井生活的最集中的樣本,是百姓故事的鮮活繪本。中山路站的設計,處處體現出了青島里院特色。
空間藝術墻《百年里院》創作提取了里院內外、建筑與街道的空間關系,提取俯瞰角度建筑與街道形成的幾何平面,通過藝術的演繹轉換,將里院的俯瞰平面與城市天際線巧妙地疊加在一起。畫面以粉紫色為主色調,局部用深紅與深綠點綴,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呈現出一種多維度的、疊加的、豐富的建筑藝術語言,形成了百年里院創作的基本元素。乘客在站廳空間中穿梭或停留,可以感受這種文化韻律的抽象演繹。
勝利橋站看紡織
發端于1902年的青島紡織工業是中國最早的紡織產品基地之一,歷經百年風雨,鋪就了青島城市的發展之路,被譽為這座城市的“母親工業”。青島紡織曾是青島最輝煌的“城市名片”,見證了青島由一個小漁村到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華麗蛻變。勝利橋站的設計便對附近的紡織工業元素進行了藝術化的抽象提取。
通過對紡織工業元素的提煉和抽象表達,結合青島手工紡織業的起源和發展,從紗錠、紡車、紗線等紡織工業元素中進行藝術化的抽象提取,并將這些符號語言糅合進青島國棉老廠房獨特的建筑形態中進行分解重構,把“青島制造”的文化符號映射到畫面中來。立面藝術品《織梭曲》呈現出輕松、寧靜的輕調子,譜寫出一篇動人的織梭曲樂章。青島紡織歷久彌新的文化積淀在藝術品創作中迸發出新的時尚活力,并將這份獨特的城市記憶化作一曲動人樂章流淌于空間之中,向乘客娓娓道來。
一站一主題:重點特色車站各有千秋
在藝術設計上,1號線車站秉承延續了青島地鐵 “一線一主題、一站一風景”的設計特色,結合沿線特點進行設計,重點特色車站的藝術表現各有千秋。
王家港站的一幅《煙波》向乘客展示了在青島山與海的碰撞,于蒼茫山海間,雄奇壯美,煙波浩渺,水天一色。
王家港站內的《煙波》壁畫
王家港站
“四月中旬,奇麗的日本櫻花開得像天河,十里長的兩行櫻花,蜿蜒在山道上,你在樹下走,一舉首只見櫻花繡成的云天。”聞一多筆下青島,將絢麗的櫻花描繪的像天河。觀象山(市立醫院)站空間設計以《緋櫻染城》為主題,將櫻花爛漫于早春時節的特色進行抽象畫提取,徜徉在車站中,如同穿透過晨霧的紅日,詩性的城市景象由此展開。
觀象山(市立醫院)站
水清溝站整體呈現綠色,墻面設計以《清風》為主題,通過灰綠、粉白、清風、淡雅、明朗平直的線條,端正舒坦的方格構建出新城的畫卷。
水清溝站
海泊橋站站廳立面藝術品《泊翹》,通過黑白交錯,展現出了高山伸入大海、礁巖露出海面的景象,用粗獷的手法表現出了海浪與礁石之間的碰撞交錯。
海泊橋站
“空間一體化設計”以細節打動人心
1號線在標準車站設計中,將地鐵車站“空間一體化設計”作為指導理念,強化1號線的整體色彩印象。負責1號線藝術設計的工作人員王川表示,1號線標準車站對空間諸多設計要素進行整合與重塑,營造出更為輕松愉悅、藝術化的車站空間。繽紛多彩的立面墻體、立柱,全開敞的天花、藝術燈具、內置燈光的扶手、扁平化的欄桿、有未來感的服務中心、模塊化的座椅等,通過統籌設計、色彩遴選搭配、材質工藝對比、燈光藝術設計,處處承載著公共藝術所擔當的人文精神、都市美學與情感。
北嶺站通過層層疊疊的色塊碰撞變幻,讓城市天際線躍然于形,對城市風貌進行了抽象表達。跟北嶺站設計理念一脈相承的還有安順路站、中心醫院站、廣饒路站、團島站、鳳凰島站等標準車站。每座標準車站經過精心設計,雖然主體顏色搭配各有不同,但同樣的簡約舒適,不僅增添了車站不同的韻味,還形成了1號線的鮮明特點。
中心醫院站
北嶺站
貫徹“見光不見燈”的設計理念,1號線最大化減少車站天花直射光源和地面反射光斑帶給乘客的不適感。LED燈光經定制藝術燈具折射,均勻柔和地灑落在車站空間,營造出更為整體、舒適、浪漫的光環境;樓梯欄桿扶手內嵌燈具,照亮整個通道,使車站區域照明更有溫度。
在部分車站建筑結構設計中,1號線應用了弧形中板技術,實現了公共區“無柱”的突破,將更加高敞、通透、流暢的車站空間還給乘客,提高了乘客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