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瀾滄江源地區。牧民薩尕瑪連續9年堅持徒手攀巖,登上800多座大山,只為突破身體極限,在高處一覽家鄉的壯美!
薩尕瑪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的一處山峰上眺望遠方(11月20日)。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薩尕瑪今年29歲,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覺拉鄉雜榮村。父親為他取名,意為“大地星辰”,他度過的時光,仿佛命運的最初注腳。
自小學習唐卡繪畫,他的審美視角極其專一而獨特。別人注重人物和造像精修,薩尕瑪卻總心系山水,著重描繪唐卡背景中的花草樹木和野生動物。
2010年在家鄉的一次外出采風,讓薩尕瑪首次意識到眼見的真實,遠比唐卡更加美麗。那一年,國家在昔日發生生態退化的三江源地區累計投入數十億元,“天藍”“水清”“草綠”的美景逐步復歸。
放下畫筆走出去,看著天上自由翱翔的雄鷹,薩尕瑪常想象著在高處博覽大地盛景。
薩尕瑪在攀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的一處山峰(11月20日)。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011年夏季,瞞著所有親友的薩尕瑪鼓足勇氣,用了整整3天時間,徒手攀巖登上雜榮村從未被征服的第一高山。
在海拔超過5800米的巖峰峰頂,他看到3個天然形成的湖泊“天池”,如綠松石一樣澄凈。當日天好能見度高,上百平方公里的瀾滄江源全貌盡收眼底,震撼之美讓薩尕瑪流下熱淚。
自此,他扛起相機,背著近100斤的大背包,每年超過300天輾轉于山水之間。
一開始住在野外,身邊出沒的野獸常讓薩尕瑪心悸難眠。后來,他漸漸辨出金錢豹、雪豹和草原狼的不同叫聲,一點點模仿,每一次呼號,都引來山間群獸此起彼伏的回應。
“現在一點都不怕了,它們已經認識我了。”薩尕瑪說。
日日快樂如斯。9年來,薩尕瑪不知不覺征服了家鄉862座大山,順著匯入瀾滄江的溪流一路而上,他找到273處位于雪山冰川間的水源。在山下水旁,他用五彩畫筆繪制精致的圖案,寫上環保標語,表達對自然最樸素的癡戀。
薩尕瑪很珍視眼前美好的一切。每次上山,他包里都是沉甸甸的干糧;每次下山,裝滿的都是從各處隨風飄來的垃圾。
薩尕瑪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的一處山峰上觀察動物(11月20日)。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與山水全情對話的9年間,薩尕瑪用相機拍攝了家鄉507種野生植物,記錄了18種野生動物和16種鳥類在最自然狀態下親昵、捕獵、玩耍的瞬間。
對照藏藥醫典等傳統書籍,薩尕瑪還記住了每一種野生植物的名字和藥效,每當在山上受傷或風寒,他大多可通過自制草藥自我治療。
2017年,薩尕瑪決定將多年來的所見所感所學作為禮物,分享給更多人。他花上萬元自費整理山水、植物、鳥獸的照片,印成厚厚的生態保護圖鑒指南。
薩尕瑪還用近1個月的時間,將雜榮村及周邊水文地貌制成4平方米的沙雕模型,請全體村民參觀,依照他們對各自牧場的記憶進行后續微調。
薩尕瑪制作的模型中,囊括了他曾到達的所有地點。騎馬圍著當地實地走一圈,則需要整整5天。
記者在雜榮村看到,山巖聳峙,天高地闊。發達豐沛的水系,封凍后泛著清亮純凈的藍色光芒,色彩之豐富,輪廓線條之多變,宛若油畫。
薩尕瑪行走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的一處山峰上(11月20日)。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見到薩尕瑪時,他剛從山上下來,披頭散發,皮膚黝黑,像個“野人”,連村民都很難相認。
薩尕瑪對此毫不在乎:“我是人類的孩子,也是江源大地的孩子,如今這幅外表,與自然多了共鳴。”
標簽: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