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高學歷90后00后加入社工群體,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年輕人進社區,吃苦頭也有奔頭
【資料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社區工作和“瑣碎、基礎”“人員年齡大”分不開。而今,大批有較高學歷的90后、00后進入社區工作,這種情況與以往社區“少人問津”對比鮮明。
常州市天寧區、常州經開區計劃招聘60名社區專職工作者,引來1600余人報名,崗位競爭比最高達1∶50。南京市雨花臺區公開招聘98名社區專職工作者,引來1.2萬余人報名,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大熱之后,如何讓愿意進社區的年輕人一展所長,工作更有勁頭、未來更有奔頭、長久留在社區,成為新的問題需要探索解決。
年輕人流向基層一線
無錫市濱湖區河埒街道北橋社區有28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35歲,一半是95后。去年,90后本科生陳敏辭去輔警工作,報名參加河埒街道社區工作者招聘。“當時報錄比接近50∶1,我很幸運考上了。”陳敏說,工作就在從小長大的社區,打交道的也是熟人。最近,她還通過了初級社工考試。
“社區工作‘過去沒人干’,如今爭著搶。”揚州市委社會工作部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處長周菲說,揚州村(社區)干部招聘崗位競爭比最高達130∶1。目前,揚州村(社區)書記共1420人,大專以上學歷1349人、占比95%。
“社區工作者年輕化、高學歷成為趨勢。”常州市委社會工作部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處長王江華介紹,最近報考的1600余名考生,本科及以上學歷1249人、占比77%,研究生以上學歷也有79人。近年來,隨著各地社區工作者招聘力度加大,不少90后、00后流向基層一線。在常州,35歲及以下社區工作者占比超45%,他們中擔任社區“兩委”成員的占比超35%,社區工作者本科及以上學歷超60%。
有學歷、有想法的年輕人進入基層一線,帶來哪些新氣象?“只要熱愛社區,愿意做群眾工作,就能找到一席之地。”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文薈苑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寧寧舉例說,在她身邊,學計算機的社區工作者設計人口信息登記小程序,學美術的社工設計的卡通動物形象成為流行IP,還有舞蹈、幼教、護理專業大學生,把社區文體活動、“一老一小”服務搞得有聲有色。
蘇州科技大學社工專業教授高鐘認為,隨著社會治理重要性日益凸顯,推進治理專業化、法治化、智能化進程中,需要大量年輕化、專業化人才。這些人參與治理,將推動社區工作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他們的專業知識、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將為社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社區工作越來越“香”
檢查商戶消防安全、處理居民投訴、為居民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這是徐州市鼓樓區牌樓街道水云間社區00后社區工作者周歆佳忙碌的一天。“我在社區服務群眾,實現了自我價值。”周歆佳說。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新入行年輕人沒有群眾工作經驗,確實要下一番苦功夫,有時候也難免吃點苦頭。但社區是個“大熔爐”,可以淬煉真本領、促進年輕人迅速成長為基層治理的“多面手”。“只需3年,基層治理‘小白’就會有巨大飛躍。”常州市天寧區雕莊街道菱溪社區黨委書記湯亞平說。
年輕人在社區更有歸屬感、獲得感,關鍵是讓他們更有奔頭。伴隨我省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進程加快,相關待遇體系、發展通道等更加規范,社工流動性大問題發生改變,一批肯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有了奔頭,這一職業越來越“香”。
我省多地對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進行優化。常州建立全市統一月基礎工資標準,從每月3300元調整到4650元,對社區書記(主任)和優秀普通社區工作者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揚州的村、社區書記年均收入從2019年底的6.75萬元、6.18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3.7萬元、12.8萬元,幾乎翻了一番。
相比以往“一眼看千年”,一線社區工作者身份流動壁壘逐步被打破,有了更多晉升機會。一部分人有機會提拔為社區“兩委”以及書記、主任,轉事業編、定向考公務員的通道也打開了。近3年,南京全市共有262名社區工作者納入行政、事業編制;常州分別有37名和11名村(社區)書記通過定向招錄轉入事業編和公務員崗位;一些地方表現優秀的社區工作者還可享受社區副職待遇和提前進檔升級。這兩年,各地社區工作者流失率處于較低水平,這支隊伍越來越穩定。
放手讓年輕人去闖
我省正在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健全教育培訓、管理監督、激勵保障等制度機制。然而,這一職業發展中仍存在角色定位、發展空間、減負賦能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在年輕社區工作者身上表現尤甚。
“社區不缺舞臺,關鍵是讓年輕人看好這個舞臺、愿意留下來。”無錫市濱湖區河埒街道北橋社區黨委書記武熠迪說,北橋社區下轄的稻香路街區有許多網紅店,商居混合易產生矛盾。為此,社區成立街區共創會,由年輕社區工作者引導商戶、居民、職能部門等一起協商議事,大家關系越來越融洽。武熠迪認為,年輕人想法多、活力充沛,但基層工作任務繁重、行政事務多,不少還與網格員工作有重疊。建議厘清社區工作者和網格員工作職責,切實為一線社區工作者“松綁減負”,讓大家心無旁騖投入基層治理主業。
“要解放年輕人的雙手和腦袋。”高鐘認為,應盡量減少被動、硬性交辦、不必要事務,鼓勵年輕人發揮優勢,創新組織和服務形式,把居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同時,要拓寬成長路子,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大力倡導專業發展、能力建設,對專業能力強、有想法和干勁的年輕人加大激勵力度。
“要創造條件讓年輕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勞動人事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教授嚴新明建議,培養年輕人履職擔當的精神,促使他們積極主動面對社會治理新局面,想出新辦法、走出新路徑;鼓勵年輕人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運用于實踐,創造條件幫他們開展工作;讓年輕人擁有創造業績的時間、空間等基本條件,做實容錯機制,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關心愛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