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石窟有什么建筑特點?
石鐘山石窟依山開鑿,分布在石鐘寺、獅子關、沙登箐三區,其中石鐘寺區8個窟、獅子關區3個窟、沙登箐區5個窟??啐愋沃瓶煞譃榉鸬羁?、方形或圓拱形淺龕和摩崖造像三類,共有17窟,大小造像總數139軀。有南詔王及后妃造像、“波斯國人”雕像和釋迦佛、菩薩等造像,以及南詔、大理、元、明等時期的墨書或石刻題記。
石鐘山石窟有什么文化價值?
石鐘山石窟不僅展現了流傳于大理白族地區的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的佛、菩薩、明王、力士等造像,還開鑿了“阿姎白”女性生殖崇拜雕刻,南詔王室的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圖像等內容,這在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是罕見的。
其一,石鐘山石窟作為西南少數民族古代文化藝術的寶庫,體現了他們的石刻技藝和創造才能。古代匠師們在開鑿石窟的時候,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把人間的帝王搬上了佛山圣地。石鐘山石窟把南詔歷史上不同時期三個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及其宮廷政治生活,通過石刻藝術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了下來,反映了南詔統治者聽政、議政、出巡和坐朝的場面,是南詔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其二,石鐘山石窟是中國各兄弟民族及中國同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國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石鐘山石窟作為南詔、大理國的石刻藝術成就,其文化的多元性在這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跡。南詔、大理國在歷史上與吐蕃相連,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之有著密切的聯系。石鐘山石窟所在的劍川自古以來又是通往吐蕃的交通要道,所以藏族文化在這里留下很深的痕跡。
其三,石鐘山石窟在不同程度上豐富和充實了中國古代藝術的內容。此時造像受中國傳統思想和藝術理論影響,融合印度造型藝術,向著現實主義的民族形式發展,佛教造像日趨世俗化,人物造型來源于現實生活,富于人間的生活氣息。石鐘山石窟正是承前啟后,開鑿于唐末宋初,大都是成熟、飽和之成功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