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可引起急性的腸道炎癥反應,但并不屬于腸炎。腸炎多是因飲食不當導致腸道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感染等引起,細菌多為沙門氏菌或者大腸埃希菌,病毒可為輪狀病毒、腺病毒等。
細菌性痢疾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通過糞-口傳播,患者起病比較急,可出現畏寒、發熱的癥狀,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頭痛、乏力、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等癥狀。
患者腹瀉先是稀水樣便,1-2天后轉為黏液膿血便。每天排便十余次,便量少,有時為膿血便,并且有明顯的里急后重感,且腸鳴音亢進,伴有左下腹壓痛。
發生細菌性痢疾以后,要給予對癥治療以及抗感染治療,抗感染的藥物可以選擇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的藥物或者三代類的頭孢抗菌藥。
細菌性痢疾是什么菌引起的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常見的腸道傳染性疾病,它主要包括了痢疾志賀菌、宋內志賀菌、福氏志賀菌以及鮑氏志賀菌。
一旦發生細菌性痢疾,我們可能會看到以下的一些臨床表現: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感、粘液膿血便等等。一旦診斷細菌性痢疾,我們就要早期的開始治療,以免傳染給他人。
治療首先就是患者要注意適當休息,進行消化道的隔離。第二,就是要積極的給予抗痢疾桿菌治療,我們可以選擇像磺胺類的抗生素,或者喹諾酮類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果這些藥物有耐藥,或者是過敏,我們可以根據大便培養的藥敏來選擇抗生素,同時加強營養支持以及對癥治療,盡早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標簽: 細菌性痢疾屬于腸炎的一種嗎 細菌性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