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從2019年起,廣州市增城區不斷深化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截至今年5月,累計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3515公里,建成746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站點和576個資源化利用站點,實現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效果提升明顯。
“以前村里是泥地,污水排出之后到處泥濘不堪,環境非常差?,F在污水收集到管網,村里也鋪上了水泥地,生活環境大不一樣了?!奔易≡龀菂^派潭鎮鄧村的李阿姨,對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點贊稱道。該村對污水進行統一收集處理,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村莊環境,為發展鄉村文旅產業和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記者獲悉,增城區現轄284個行政村共3214個自然村,農村地域面積廣闊、地域地貌差異大且農戶居住分散,采取統一的污水治理方式難以執行。增城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一套集中治理和就地分散治理相結合的辦法。對于靠近市政管網的自然村,采用接駁城鎮污水處理系統方式進行處理;對于遠離市政管網的自然村,原則上則通過新建污水處理站點、采用“厭氧池+人工濕地”或“MBR一體化膜”工藝,以及資源化利用等方式就地分散處理。其中,仙村鎮西南村結合舊村改造工作,完善各家各戶的污水管網建設,并采用接市政管網方式,將污水運輸至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極大地改善村容村貌。新塘鎮瓜嶺村采取建設一體化設施方式,對村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收集,重現嶺南水鄉的生態特色和自然風貌。
中新鎮濠逕村濠逕社采用“厭氧池+人工濕地”工藝的污水處理設施,能有效對污染物進行降解吸附過濾,從而降低水中氮、磷含量,并達到排入農田的標準。派潭鎮鄧村采用“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與資源化利用污水治理模式相結合方式,因地制宜將分散的村居生活污水利用厭氧池收集后排向農田、林地等,實現資源化利用。
根據省、市要求,“十四五”期間,增城需在自然村全覆蓋治理基礎上,深入開展提升工作,持續完善污水收集與處理效果,從講數量向講效能提升,逐步實現村內生活污水應收盡收,設施有效穩定運行。今年3月,增城區印發《增城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分年度完成114個行政村中374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和56個行政村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工作。同時,《方案》明確四方面共15項具體工作,包括全面摸查和制定“一村一策”方案、統籌推進治理工作和加強審批監管、完善治理和強化治理效能、做好農污設施運維管理和排污監管。
根據《方案》,今年全區需完成149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當前,農污治理提升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有關部門和鎮街統籌推進提升治理任務,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與農村供水改造、農村道路建設、河道整治、黑臭水體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美麗鄉村及新鄉村示范帶建設等工作相銜接。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靜 通訊員增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