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
(相關資料圖)
“連鎖快餐已經走投無路了?!”
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逐年上升,根本不賺錢,而消費力下降的顧客們卻還在吐槽“吃不起”……快餐企業的利潤一而再被攤薄,就連老鄉雞、鄉村基等頭部品牌近三年的平均凈利率都不到4%。
出路在哪兒?
如今,一場大變局正在快餐業悄然發生……
喜家德、西少爺等頭部連鎖餐飲品牌們紛紛調整自己的價格,回歸快餐30元以下的主流價格帶。
這也許正在昭示,新的時代下,優化成本結構或商業模式成為重中之重,“回歸”主流價格帶才是連鎖快餐唯一的出路。
頭部連鎖快餐品牌紛紛回調客單到30元以下,
一場變革正在快餐業悄然發生……
小吃快餐占據著餐飲行業的半壁江山。
從2021年餐飲品類門店數占比分布來看,小吃快餐門店數占比達46.8%;從2021年連鎖餐飲品類門店占比分布來看,小吃快餐門店數占比達51.7%。
三年疫情,給小吃快餐業帶來巨大沖擊,也帶了一場變革。
而“回歸主流價格帶”正在成為一些連鎖快餐品牌新的發力點。
知名水餃連鎖品牌喜家德,目前在全國超過700家門店,遍布40多個城市,員工超過10000人。
最近,其上海美羅城的門店,開始推出醬骨和燙菜,而且它們的價格都在30元左右:當季首推的鮮蔬鍋系列,骨湯春筍鮮蔬鍋售價為28元/份;而醬骨丸子鍋的售價在30元/份。
而在過去,喜家德主要走的是“水餃+涼菜/飲料”的模式,客單價能拉到40元。
西少爺則開啟了“降價潮”。
這個曾經人均35元+的肉夾饃品牌,近日來客單刷刷地下降,直接俯沖到20元。
從5月起,西少爺的官方公眾號連發數條“平價回歸”推文:《西少爺降價了》、《25元四件套回歸》、《西少爺再大降價!》……直白地傳遞著降價的信息。
其點餐小程序顯示:一碗雞骨濃湯酸辣粉只要9.9元;1+1隨心配套餐,一個肉夾饃(主食)+一個飲品,只要12.9元;18.75元超滿足三件套,含一個肉夾饃+一份油潑辣子薯條+一個飲品;19.75元超經典兩件套,則有一個肉夾饃+一份油潑面;25元的四件套里,含一饃一面一小吃一飲品四種餐食……
總而言之,正常飯量的女性20元不到就能解決一頓午飯,男性花25元就能吃得飽飽的。
不難看出,這些頭部品牌們都在調整價格帶,回歸到主流連鎖快餐的30元區間。
消費力下滑,
回歸主流價格帶才是連鎖快餐的唯一出路!
疫情后,中國連鎖快餐儼然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曾經,趕上經濟高速發展,做餐飲只要穩定開店就能賺到錢。但如今,人口紅利、渠道紅利、品類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存量時代來臨。
消費力下滑,則是當下擺在快餐品牌面前最大的難題。
1、人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對溢價不再“買賬”
前幾年,消費升級下,快餐行業掀起了一波新消費浪潮。
一些“重做老品類”的品牌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它們把小面、米線、拉面等傳統品類,通過打造品牌、設計門店與體驗等全面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但也帶來了溢價。
比如,原來街邊8元一碗的蘭州牛肉面,搖身一變成了上海商場餐飲“新貴”,人均消費直逼40元+。
但疫情下一切都變了,顧客變“窮”了,消費能力和消費頻次都在下降,看重性價比,對溢價更為敏感,不愿再為一碗動輒40元的“高端面”買單。
“五一”的數據就很好地體現了這個消費趨勢。
根據統計,五一期間,國內旅游出行人次合計2.74億,創下近年新高,并超過疫情前2019年同期1.95億人次的水平,多個城市的機票、高鐵票甚至早早便已售罄。
但人均消費卻降低了,僅為510元,比4年前的2019年同期的603元/人,降低了15.4%。并且,從出行方式和目的地選擇來看,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性價比更高的短途旅行成為很多人的首選。
這意味著雖然出行人數增加了,但是每個人花的錢卻減少了。人們空有消費的熱情,沒有消費的實力。
特別是餐飲的主力消費人群——年輕人更沒錢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4月,全國城鎮16-24歲勞動調查失業率為20.4%。
為此,對消費市場變化更為敏銳的新式茶飲業,早早地打起了“降價戰”。
喜茶、奈雪們告別“30元時代”,把主流的20元左右的乳茶、輕果茶當成主推單品,整體價格帶也滑落到了茶飲行業較為大眾的20元價格帶。
2、快餐是唯一不會分層的業態,拼的只有復購
“要做中國的麥當勞,開一萬家店!”這是無數中國快餐人的夢想!
為此,除了學麥肯的連鎖體系,還瞄準了它們30+的客單,都想賣“小貴”,細分人群做高端品質的中式快餐。
但殊不知,快餐是餐飲業唯一不會分層的業態。
不像火鍋,針對不同客群和場景,能細分出150+元、100元、50元等數個不同的市場,各大火鍋品牌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各做各的生意,井水不犯河水。
而快餐,不管做什么品類,主流消費客單都是20元左右,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價格帶細分,畢竟打工人對快餐的需求只不過是干凈衛生,能填飽肚子就行。
那快餐的主流價格帶是多少?
艾媒咨詢的調查顯示,中國人消費一頓中式快餐,43.7% 的人預算金額都在 20 元以下,85.2% 的人可接受價格不超過 30 元。
而快餐一旦到了30元以上的價格,就會變成特色餐飲。大多數顧客都是抱著打卡嘗鮮的心態去消費,吃過一次就算不覺得是“智商稅”,以后也不會常來,畢竟錢包不允許。
那些仍然堅持40~50元的客單價的快餐品牌,在一線城市或許得以維持,但再擴張的時候,很快就會觸摸到天花板,因為客流難以維持。
快餐的核心就是剛需高頻,高頻就注定不能高價,那些高客單的快餐要想持續發展壯大,就要從特色走向大眾,價格就得降下來。
只有回歸主流價格帶,才能是快餐品牌實現萬店夢的第一步。
3、回歸≠價格戰,成本結構優化才是新發力點
在消費力下滑的大趨勢下,快餐客單價還在降低。
據《2023中國中式餐飲白皮書》顯示,米飯快餐的客單價在25元,麻辣燙類客單從27元降到了26元,面條類從24元降到了23元,米粉米線類從20元降到了19元。
據此前鄉村基的招股書顯示,近三年來,鄉村基不斷降價,其中2019~2021年每單平均消費金額為26.6元、25.6元、25.3元。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五個月,每單平均消費金額為25元。
大米先生的價格則更低一些,近3年人均消費一直維持在22元左右。
人們都希望花最少的錢,吃到更高性價比的餐食。
為此,回歸主流價格帶成為大勢所趨。
而有些餐飲人淺顯地理解這就是價格戰,其實不然,價格戰是營銷策略,而調整價格帶是戰略,背后是成本結構優化下的一整套運營管理體系變革。
經歷了經濟大蕭條的日本餐企,在一方面就很有經驗。
就如職餐曾經報道的薩莉亞:《人均35元,中國最“土”西餐廳,開出400多家直營店!》
在疫情時大部分連鎖餐企生存艱辛,它卻逆勢增長,總公司年營收超84億元人民幣,利潤翻了4倍!
它的殺手锏就是降本增效:
1、號稱“廚房里沒有一把菜刀”,上菜速度非???,曾測試,完成15道菜品只需要9分58秒;
2、自制番茄切割機,把番茄放在機器上就能馬上切開,全程只要幾秒鐘,還特別設計了能自動出水的拖把,規定拖地要按“U”字拖,用來提高人效;
3、實行全職+兼職的用人模式,重點考核“人時營業額”,即一名員工一小時所能實現的營業額,講究單位時間內的勞動效率。
“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處于低速增長,供大于求,嚴重內卷衰退的階段,就容易出‘經營大師’。因為在一個存量市場,變量很少,就只有向內要效益了。
比如80、90年代的日本就誕生了大量的,例如,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稻盛和夫(京瓷公司)。豐田英二,(豐田公司)等等優秀企業家,他們被稱為,‘經營之神’。
其實核心就是精細化運營管理。
這或許就叫,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吧?!敝莿賾鹇宰稍儎撌既藟畚谋蛘f。
職業餐飲網小結:
后疫情時代,餐飲業進入理性品質消費的新周期。
顧客消費力下滑,帶給快餐行業前所未有的挑戰。
那些靠資本飛速擴張的品牌開始陷入瓶頸,只有回歸主流價格帶,優化成本結構、調整商業模式,才能找新到出路。
也只有在主流價格帶中堅持長期主義的品牌,才會是中國快餐業的中流砥柱。
畢竟,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連鎖快餐本質上是為老百姓提供有品質與營養的一日三餐,而非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故事。
-END-
主編丨陳青 統籌 |楊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