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以七娘山為主體,海岸地貌景觀帶為主要界面,融合旅游接待點、地質資源點、景觀資源點,形成了“一核”、“一帶”、“三點”的“113”格局。園區地形地貌類型豐富,從海洋到高山可以劃分出海底、濱海沙灘、瀉湖平原、沖積臺地、丘陵和低山區。園區地貌以丘陵為主,森林茂密,山峰層巒疊嶂,山嶺臨岸陡立,七個山峰錯落排開。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特色是1.45億年—1.35億年前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多次火山噴發作用形成的中生代火山地質遺跡和2萬—1萬年前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觀。根據地質環境、火山形成方式、巖石類型及與火山機構的關系等,地質公園內中生代火山巖相基本為陸相噴發。噴發方式劃分為爆發相、爆發—崩積相、爆發+溢流相、溢流相、侵出相(包括巖流自碎角礫巖相、爆發角礫巖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巖相等7個火山巖相。
園區內巖石類型多樣,包括流紋巖、凝灰巖、集塊巖等各種火山作用形成的巖石,是進行火山地質知識科普的天然課堂;沙灘、礫石灘、海蝕崖、海蝕柱、海底珊瑚礁等海岸地貌景觀種類齊全、發育完整,是中國典型的岬灣式海岸地貌。大鵬半島海岸共包括大小沙灘18處。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北回歸線以南、亞洲熱帶北緣與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空氣濕潤。春秋冬三季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22.3℃,最高氣溫為36.6℃,最低氣溫為1.4℃。分干濕二季,干季短、濕季長,受太平洋東南季風影響,每年5至9月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為2000毫米。無霜期長,風隨季節變化,氣候垂直差異大。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有哪些自然資源?
大鵬半島植物生長茂盛,自然植被成分和群落特征表現出熱帶與亞熱帶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性植被代表類型為熱帶季雨林和亞熱帶常綠林。自然植被以植物群落劃分,主要有六大類型:常綠闊葉林群落,終年常綠,枝葉繁茂,林冠稠密,覆蓋面大,組成種類豐富,但優勢數種不明顯;常綠季雨林群落,為小片零星分布的次生林,組成種類以常綠種為主,有榕樹、鴨腳木、五月茶、土沉香等;低山丘陵松樹、灌叢、芒箕群落;低丘臺地稀馬尾松、稀灌叢矮有草群落;低山山頂中草群落,以茅草、鷓鴣草、飄拂草為主;紅樹林群落,屬熱帶海岸潮灘上特有一種森林植被類型,組成種類較豐富,包括有海灘紅樹林及海岸半紅樹林兩類。以桐花樹、老鼠筋、秋茄、銀葉樹、海芒果、海蓮等為主。株高一般15-3米,密集叢生。另有17種起源于2億多年前的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瀕危植物,包括桫欏、金毛狗、毛茶、烏檀和粵紫萁等,其中,粵紫箕曾被專家斷言作為一個植物物種已在地球上滅絕了。
標簽: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 大鵬半島國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