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是怎樣的景點?
月湖,又名西湖,位于寧波市城區的西南,開鑿于唐貞觀年間,是寧波市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該湖呈狹長形,面積約0.2平方公里。宋元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筑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這十洲分別是: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此外還有三堤七橋交相輝映。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而且,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約1160米,東西約130米,周圍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島嶼及周邊土地上,沉淀著深厚的文化積層,構成了眾多璀璨的傳統文化。
月湖內有哪些景觀?
月湖開鑿于唐貞觀年間(636年),宋元佑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筑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這十洲分別是: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此外還有三堤七橋交相輝映。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高麗使館遺址
位于月湖東岸寶奎巷一帶.是昔日寧波港對外交往和中國與高麗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熙寧七年(1074)寧波開始接待高麗使者。北宋政和七年(1117)明州太守樓異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設置“高麗司”,管理與高麗國往來的有關政務,并在月湖東岸“菊花洲”上,創建了國家級迎賓館——高麗使行館。 高麗使館是北宋時期明州接待高麗來使的住所,是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也是寧波“海上絲綢之路”與外埠政治、商貿往來的一處的重要文化遺存。
“明州與高麗交往史陳列”主要由序廳、高麗廳、明州廳等幾大部分組成,總體陳列開放面積達750平方米。
佛教居士林
坐落在月湖文化景區的柳汀洲上,右毗賀秘監祠,后臨月湖。風景幽雅,瑞氣靄林。林內諸座殿宇蔚為巍峨,雕梁畫棟,古樸典雅,重樓歇頂,莊嚴清凈。碧波蕩漾的“放生池”及飛檐玲瓏的“水云亭”,構成人喜人愛的怡人景觀。居士林是佛教居士們學習教理、開發智慧、弘揚教義、凈化身心的活動場所。該林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初為家祠。元泰定四年(1237)改為驛站,后改為玄壇殿,辛亥革命后,由鄞縣姜山邊文錦大居士捐資將居士林由南門遷移至現址。建立大雄寶殿,西方三圣殿等。1989年后修復大雄寶殿、三圣殿、地藏殿、彌勒殿、圓通殿、念佛堂、放生池等,
銀臺第官宅博物館
位于偃月堤邊的銀臺第,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主人童槐曾任江西、山東按察使,后改任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別稱臬臺,通政司別稱銀臺,故童宅有“臬臺第”、“銀臺第”之稱。童槐之子童華以禮部右侍郎入南書房行走,為光緒皇帝的老師,童宅又被視為“帝師故居”.銀臺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現中軸線上有門廳、大廳、正樓、后堂等建筑,東西兩側有廂房、書樓,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規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是寧波城區內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官宅建筑藝術、清代家具藝術、官宦人家的生活及內在的文化價值提供實例,從而加深對中國歷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