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東京新國立競技場,這里本該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及6萬多名觀眾,一同見證熊熊燃燒的奧運圣火。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一幕還未上演就已被封存,待2021年7月23日再揭開。
“某一天,未來會突然改變,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會在一夜間天翻地覆……”日本游泳選手池江璃花子的聲音響徹偌大的體育場,于這位00后小將而言,未來是繼續戰勝白血病重返賽場,以及對東京奧運會重啟的翹首以盼。
“延遲”讓東京奧運會戲劇性地迎來第二次倒計時一周年。日本當地時間7月23日晚8點,沒有煙火、沒有人頭攢動,空蕩蕩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中,只有池江璃花子身穿白色長裙的纖弱身影,她端起早已經放置在草地上的火種燈,體育場看臺二層周邊屏幕上閃耀起“TOKYO2020”(東京2020)和“+1”的字樣,表示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舉行,更蘊含對每個個體助力的期待。
倒計時一周年前夕,在日本民調數據走低的情況下,“+1”要爭取的更多是耐心和信任。而愿意為東京奧運會“+1”的,不乏中國年輕人,他們以火炬手、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像池江璃花子一樣,靜候屬于自己的賽場。
奧運圣火,那么近那么遠
“東京奧運火炬傳遞或將在明年3月25日開始,沿用原定路線,具體的傳遞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陸續公布。”這是中國青年作家廖宇靖目前收到關于火炬傳遞最新的消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東京奧運會首位傳遞火炬的外籍火炬手。
“作為從災區成長起來的青年,如果能在日本“3·11”大地震的極重災區福島傳遞奧運火炬一定特別有意義。”經歷了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廖宇靖,提交火炬手申請材料時,對希望傳遞的城市“沒有猶豫,直接選了福島”。這是日本境內火炬傳遞的第一站。但自己不是日本國民也未居住在日本,廖宇靖潛意識里認定“當選是不可能的事”。
相同的瘡痍,相同的倔強,東京奧組委看中廖宇靖“復興不屈的精神”,在去年12月25日向他伸出橄欖枝,希望他通過傳遞奧運圣火,給全世界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青少年帶去希望和力量。為了在短短200米展現“中國青年”的形象,他學習日語、努力減肥。去年12月至今,他的體重從140斤減到115斤。遺憾的是,自身體重可控,疫情卻愈演愈烈,廖宇靖被“裹挾”進東京奧運會前景最撲朔迷離的時刻。
2月初,火炬傳遞“仍按照原計劃進行”,同時,日本開始“入境限制”,在此前提下,如何準時報到成為廖宇靖最困擾的事。傳遞火炬的日子原定在2020年3月28日,可3月初,簽證依然無望,“我可能無法按時到達日本傳遞圣火了。”他向東京奧組委火炬手辦公室如實陳述,內心也在打鼓。“還沒獲知東京奧運會推遲的消息,我主動告知無法按時到達日本,可能會面臨傳遞資格被取消的巨大風險。”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坦言,自己曾想過不少“討巧”的辦法來規避風險,但最終還是選擇用最坦誠的方式,“畢竟我代表的不是我個人”。出人意料,廖宇靖的“特殊情況”得到了“特殊處理”,他被破例允許更換傳遞地點和時間。
最大的轉折出現在3月24日,廖宇靖接到東京奧組委火炬手辦公室的電話,“奧運會將延期,可能是2021年舉行,也可能會在年內舉行。”沒過多久,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發表聯合聲明,正式確認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廖靖宇清楚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決定,但他當下的感受也很真切,“奧運圣火,曾這么近,又那么遠”。
關于東京奧運會延期的決定,侯嘉怡是先從新聞上得知的,在境內火炬傳遞正式開跑前一天,這名在日本“鄉下”工作的中國女孩才被通知她的奧運之旅需要推遲一年。27歲的河南姑娘侯嘉怡,2018年在美國完成學業后前往日本工作,在一家德國企業擔任工程師,工作性質決定了她的工作地點并不在大城市。栃木縣那須鹽原市,這個不在游客打卡清單上的小城,用連綿的青山和淳樸的民風接納了異鄉來的女孩,她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知道小城的風貌。這樣的初衷讓具有索契冬奧會、里約奧運會志愿者經歷的她獲得機會,成為日本國內圣火傳遞第二站栃木縣的火炬手。
侯嘉怡注意到,在日本奧組委給他們發的《火炬手手冊》中就規定,火炬手在火炬傳遞中原本是不可以戴口罩的,結合當時的新聞,這讓她覺得“很危險”,后來,日本奧組委在給火炬手的郵件中更改了這一條規定:“奧組委表示如果火炬手擔心新冠疫情可以選擇戴口罩,并且告誡大家要自行量體溫,如果超過37.5℃就不要參與。”
這并非解決問題的辦法,侯嘉怡覺得,給人們帶來健康問題的風險依然存在,因此,聽到延期的消息后,她坦承:“我反而松了口氣。”
圣火傳遞取消后,日本奧組委決定將圣火在福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4月4日奧運圣火展出的兩天后,侯嘉怡從櫪木縣驅車3小時抵達福島國家足球中心。按照規定,每次只有6人能入內觀看圣火,且每個參觀者間也必須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停留觀看不得超過30秒,她注意到,“很多福島當地的人都去了”。然而,疫情逐漸嚴峻,3天后,圣火展覽被緊急叫停……
自發的堅守
“之后再有火炬傳遞的話,已經被選上的人會優先被選上。”傳遞計劃擱置后,侯嘉怡得到一條“含糊”的官方信息,在她看來,字里行間隱藏了種種變數。但在“巧妙”的話術里,巨大變動給東京奧組委帶來的困境,顯得真實而具體。
理解并堅持,不少火炬手表現出積極的一面。他們把扇子、卷軸舉在手中模擬火炬傳遞,拍成視頻傳到網上,“有的卷軸拉開后里面寫著鼓勵的話語,大家都很用心。”侯嘉怡也經常把和奧運有關的內容發到社交媒體,“希望能通過這些告訴大家,東京奧運仍可能繼續進行”。
和火炬手不同,奧運志愿者的規模更加龐大,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奧運會延期的余波中力求同頻。“大家自發組織線上研習會,分享志愿經歷、學習奧運知識。”東京奧運會,除了擔任火炬手,侯嘉怡大部分時間仍將延續志愿者的身份,她將在網球項目中從事技術崗位。5月10日,她第一次參加了研習會,組織活動的志愿者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流程十分嚴謹,“這5分鐘要干嘛,都安排得很清楚”,這次體驗讓她再次感受到日本人的“麻吉眉”(“認真、嚴謹”之意——記者注)。
7月23日,東京奧運倒計時再次轉到一周年時,倫敦殘奧會輪椅馬拉松選手花岡伸和在線上活動中和志愿者交流,他把自己的傳奇人生拆解,展露出“只是一個努力的普通人”。這讓侯嘉怡受到觸動,“這位有點帥的叔叔在日本很有影響力,如果奧運沒有延期,他應該在忙著解說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和所有志愿者一樣,花岡伸和也在等待東京奧運會重啟,“請把等待轉化成能量,在明年開幕時爆發出來吧。”
等待,于京都大學建筑專業在讀博士劉媛來說,意味著另一次機會。此前,因碩士答辯中斷線下培訓的她“好像失去了志愿者身份”,“培訓前要求不能中斷”和“再也沒收到過線上課程推薦”讓她感覺自己錯失了機會。畢竟,“一直在學校里缺少和社會的接觸”正是劉媛報名奧運志愿者的原因,且一次線下培訓經歷,也讓她看到了不一樣的日本。
東京奧組委最初發布志愿者招募消息時,志愿者需自己安排住宿并負擔費用、原則上服務天數超過10天等招募條件,社會輿論出現了批判意見,但報名人數仍大幅超過原定8萬人的目標,其中,日本國籍以外人士接近四成。
去年夏天,在大阪線下培訓時,數百號人,6人一組,在劉媛的組別里,就有日本、中國、印度3個國家的志愿者,職業上,學生僅兩人,還有兩人是企業管理層,“就培訓現場而言,原本以為會占多數的學生和家庭主婦不多見,反而有很多職場打扮的人。”抱著對日本職場“加班文化”的固有印象,劉媛主動問起兩位組員的初衷,“他們在公司里職位比較高,希望來當志愿者為員工作出表率,他們想改變一些觀念,讓大家把時間適當放到一些社會活動中,也是一種嘗試。”
提前“上崗”的志愿者
為了年初的碩士答辯,劉媛放棄了第二次線下培訓,也沒能回家過年。不料疫情暴發,先后困住了家人和自己,半年前回家的同學現在還待在國內,無法返校;為家人囤的口罩突然成了自己的剛需,看到日本的老師和同學有需求,她便主動放了一盒50片的口罩在研究室,解了燃眉之急。
同樣經歷反轉的還有張峻鋮,1997年出生的他到日本留學已經4年,東京奧運會他被分配到奧運村提供語言服務。這幾天原本應是他最忙碌的時刻,他很期待在奧運村見到國乒天團,也希望能為各國運動員充當交流的橋梁??梢咔榈某霈F,不僅推遲了奧運,也讓東京的熱鬧“降了溫”,曾經以擁擠著稱的東京地鐵,疫情嚴重時,“一長列車廂里就十幾個人”。游客銳減,此前在藥妝店兼職的張峻鋮只能換到快餐店打工,眼見快餐店生意越來越好,城市里的人也似乎找到了一種新的生存節奏。路桿上依然掛著東京奧運會的圖標,只是為它駐足的人越來越少。
疫情是解開一切亂麻的關鍵,也讓不少“志愿者”沒等奧運會開幕就已經上崗。
張峻鋮記得,2月初國內疫情嚴重時,他從日本搜集到一些N95口罩,回國后在新聞上看到“一枚N95口罩換20枚普通口罩”的消息,便立馬把手上的N95全部捐到了醫院,“一個沒換”。結果回到日本后不久,口罩再度緊缺,一個向中國捐贈口罩的日本城市陷入口罩荒,他再次捐出沒拆封的一盒口罩,并附上一封信,“我是一名來自中國江蘇的留學生,前段時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導致了中國的口罩庫存告急,很感謝貴市提供的幫助。近日,中國的疫情得到了良好控制,但是日本部分地區的疫情越來越嚴重。我在網上看到貴市口罩告急的新聞,打算捐出自己手中的口罩,雖然數量不多,但也是一片心意。愿共渡難關,中日友誼長存。”
對張峻鋮而言,志愿者精神能追溯到兒時在小區里免費修小家電的叔叔伯伯。即便心心念念的奧運會尚未開啟,但他期待能盡早站到奧運村的志愿崗位,和會說四川話的日本爺爺一起為選手提供幫助,線上的手語課程和一門新的語言,正是他給自己這一年的等待布置的“課程”。
自稱對奧運會“上癮”的侯嘉怡也在為明年奧運作準備,她曾到自己原定傳遞火炬的地方去“踩過點”,“在一個警察局門口,可以看見很美的山”,她目睹過的圣火“只有巴掌大”,神奇的是,它能點燃手中的火炬,再一棒一棒接力變成東京新國立競技場熊熊燃燒的主火炬,“如果這一幕最終實現,承載了人類和疫情抗爭的奧運會,意義又會更加不同。”(記者 梁璇)
標簽: 東京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