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貿易繼續快速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55181.4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和旅行服務貿易都保持增長。前三季度,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21334.2億元,增長5.3%;旅行服務進出口總額15052.8億元,增長42.8%,為服務貿易第一大領域。
開放,是我國對外開展服務貿易的關鍵詞。近年來,隨著全球產業深度融合與分工,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繁榮發展,使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服務貿易成為全球貿易的重點。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潛力逐步釋放,成為對外貿易的一大亮點,在不少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例如,在旅游服務領域,推出“144小時過境免簽”等一系列便利外國人來華政策措施;在金融服務領域,取消銀行、證券等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降低數量型準入門檻;在醫療服務領域,允許外商在京津滬等地設立獨資醫院。
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國辦此前印發的《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著眼于加快推進服務貿易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提出多方面重點任務;前不久發布的《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對服務貿易也有所覆蓋。這些充分體現出我國發展服務貿易具備的諸多有利條件,釋放出我國包容開放、促進國際合作與共享發展的決心。
要看到,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很有韌性,但綜合實力有待提高,國際競爭力水平相對較弱、“大而不強”的問題亟待解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對此,應努力落實,抓住亮點,聚焦服務業的數字化、集聚化,做大做強服務貿易。
一方面,擴大開放,增強創新。持續有序放寬信息技術、醫療、教育等服務業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與合作國家在相關領域的行業標準互認、技術標準互認、學歷和職業資格互認,為吸引全球人才、技術和數據等知識密集型要素創造有利條件。以技術創新帶動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研究建立服務貿易數據平臺,推進部門間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在旅游服務貿易方面,目前我國擁有上千個旅游類移動應用,分別涵蓋電子支付、車票預訂、酒店預訂、打車服務、飲食外賣等多個領域,外國游客常常無法迅速適應。在優化簽證和通關政策的同時,還應營造適合不同人群的更加舒適便利的旅游服務環境。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集聚效應。促進服務業與其他行業聯動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優勢。通過發展“農業+服務貿易”,帶動我國農技農資進出口,使農業服務貿易成為培育我國農業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增長點。通過“高端制造業+服務貿易”,在生物醫藥、工程機械等領域支持制造業企業對外提供專業化服務,帶動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育一批引領性的標桿企業,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資源配置,推動服務貿易創新與轉型。
此外,還應重視外溢效應。鼓勵傳統服務出口,推動中醫、中國武術、中華老字號餐飲走向國際化,通過文化增進理解認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