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人工智能(AI)將繼續占據2025年科技話題的“C位”。從會議室到教室,從醫院到家庭,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隨著AI影響力日益擴大,其將給人類和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對就業市場會造成怎樣的沖擊?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創造力?算法對個人隱私權有何影響?
近日,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發表文章,對2025年AI和自動化領域的趨勢進行了梳理。
增強型工作模式來襲
位居榜首的趨勢是AI引領的增強型工作模式來襲。屆時,AI將無縫融入人們日常工作中,大幅提升創造力和生產力。
未來學家伯納德·馬爾預言,到2025年,將更深入地探討人類如何與AI協同工作,以提升技術能力,釋放出更多寶貴時間,讓人們將創造力和人際交往技能更專注于那些機器仍難以勝任的領域中。未來,AI的應用不僅局限于聊天機器人的范疇,必定會有更多企業挖掘AI的潛在價值。
語音助手和視頻AI將普及
今年,OpenAI憑借ChatGPT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創新性的“可打斷”的高級語音交互模式,且對話體驗極為貼近人類自然交流方式。與此同時,谷歌正著手將Gemini聊天機器人融入移動設備之中,意在取代略顯陳舊的“Hey Google”功能。
在伯納德看來,到2025年,這些前沿功能勢必將廣泛普及至各式各樣的設備上,語音交流將變得更加自然流暢且實用。
與此同時,Sora模型也已證明了將文字一鍵轉為視頻的可行性。2025年,或許正是這項技術開始普及的一年。屆時,通過簡單提示生成視頻內容的能力將有更大提升,內容創作的邊界將被拓寬,這一趨勢將影響到各個媒體應用程序,從而改變生產和消費數字內容的方式。
立法與監管讓AI更負責
2025年,網絡攻擊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復雜。這也意味著,在檢測潛在漏洞、識別異常行為以及應對網絡威脅等方面,AI系統將變得更加重要。人們將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以符合倫理道德、確保安全、保持透明、值得信賴且充分尊重知識產權的方式開發與應用AI技術的重要性。面對AI可能帶來的偏見與誤導風險,需社會各界攜手努力應對。
今年,歐盟和中國通過了旨在限制AI造成傷害的可能性的法律,其中將“深度偽造”定為犯罪,對金融、執法等領域應用AI進行了規范。2025年,預計將有更多法規出臺,重點是優先保障人權,減少歧視和降低虛假信息的潛在風險。
自主式AI代理或成主流
今天看到的大多數AI工具都專注于執行單一且相對簡單的任務,例如生成文本或分析數據作出預測。
相比之下,AI代理則展現出更高的自主性。它們無需具體指令即可運作,能夠靈活串聯多個任務,并根據執行結果自我調整行為模式。這標志著向實現“通用”AI,即能廣泛適用于多種任務類型的AI邁出了重要一步。然而,這也引發了關于是否需要AI監督機制和問責體系等議題。
量子AI與可持續AI是趨勢
量子計算有望徹底革新AI。這一技術不僅讓AI運算速度更快,還可能解鎖其處理全新類型任務的能力。這一突破有望在疫苗研發、藥物發現、新材料創制以及新能源開發等眾多領域開辟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2025年,可持續AI技術將更加注重能源可持續性和環保問題。人們日益關注到,基于云的AI系統消耗了龐大的電力資源。2025年,科技公司將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為數據中心供電。從通過算法最小化農業用水和用藥,到更有效地規劃城市交通減少排放污染,設計可持續減少碳足跡的AI應用具有巨大潛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