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被免密支付“套路”過嗎?
律師:商家在追求支付便利化的同時,應優化相關流程
(資料圖)
“要不是收到了快遞,我都不知道6歲多的孫女玩手機還體驗了一把網購!”9月23日上午,市民蔡女士無奈地說。事后她才意識到,這一切的發生,都源于她不知何時開通的電商平臺的免密支付功能。
記者進一步采訪發現,看似讓線上購物體驗變得更加絲滑的免密支付,成為部分平臺和商家“套路”消費者的隱秘手段,讓人防不勝防。相關法律界人士表示,平臺、商家都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醒目的方式明確告知消費者免密支付、自動扣款等支付方式的開通條件、風險及關閉方式,共同營造一個安全、高效的支付環境。
身邊事:免密支付“助力”,6歲多孫女“激情下單”4筆
如果不是前兩天收到了一個快遞,蔡女士已想不起自己曾在某電商平臺上開通過“小額免密支付”功能。
“收到快遞我還奇怪呢,打開一看里面就幾張卡片,根本不是我買的。”她告訴記者,后來她查看該平臺的訂單記錄后發現,還有3個待收貨的訂單信息,買的都是不同圖案的卡片。“一問才知道,是孫女拿我手機玩的時候自己挑的,居然都成功下單了。”
6歲多孫女的“激情下單”,也給蔡女士提了個醒,她第一時間在該平臺相關設置上關閉了“小額免密支付”功能。“我已經完全記不起來自己怎么就開通了這個功能,后來也沒想到去關閉,好在這次‘有驚無險’。”
不經意開通了免密支付,開通后“被消費”導致扣款……事實上,不僅是“一老一小”,不少年輕的消費者也有被免密支付、自動扣款等“套路”的經歷。
“我也是在閨蜜的提醒下才想起來查看,這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嚇一跳。”市民陳女士也表示,前不久她查看某App上的相關支付設置后,意外發現自己簽約的免密支付多達6項,包括打車軟件、生活繳費、乘車碼服務等,簽約自動扣款的服務也有2項。“擔心被平臺或App莫名其妙扣錢,我當即選擇全部關閉。”
大數據:極易誤操作被“套路”,投訴網站相關信息超5.3萬條
所謂免密支付,顧名思義,即不用輸入密碼就可實現支付行為。據了解,消費者開通“免密支付”功能后,意味著在一定金額以下的交易,不需要支付密碼或網銀密碼就能完成支付。
眼下,免密支付相關功能在各大平臺和App上較為普遍,在消費者付款時彈出“一鍵開啟免密支付”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消費者圖省事或不經意誤點后便選擇開通相關功能,但關閉該功能時卻發現難度不小,無形中增加了支付風險。
23日中午,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以“免密支付”作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有超過5.3萬條投訴信息,涉及眾多網絡平臺和App。其中一位網友投訴稱,提交取消某出行App的相關支付平臺免密支付已經多年,但始終沒下文,賬戶存在安全風險。還有網友投訴,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購買某視頻網站會員,后續在和客服溝通過程中被開通免密支付,隨即被自動扣款。
記者進一步發現,今年5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免密支付、自動扣款成為誘導消費的主因之一。
23日中午,記者在某電商平臺體驗一番后發現,開通免密支付相關功能后,在商品頁面點擊“立即支付”,頁面不會跳轉到支付頁面,也不會提示要輸入支付密碼,而是直接生成交易訂單,有時還會跳出建議“提高免密額度”的相關提醒頁面,不留神確實容易誤點擊而被“套路”。
提示音:避免被詬病,商家應確保消費者清晰知曉并自由選擇
“我注意到,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中,在涉及經營者義務方面,就對自動續費等新支付方式產生的新問題有細化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引導經營者合法合規提供免密支付等服務。”江蘇聯盛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曙光表示,想要避免被消費者詬病,相關平臺或App在追求支付便利化的同時,應確保消費者能清晰知曉且自由選擇相關服務,同時還應優化支付功能的開通和關閉流程。“比如,在跳出提醒開通免密支付頁面的同時,平臺進一步讓消費者提供相關支付密碼驗證流程,這樣能有效避免因誤點而開通的情況出現。”
吳曙光認為,平臺、商家都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醒目的方式明確告知消費者免密支付、自動扣款等支付方式的開通條件、風險及關閉方式,有關部門也應健全監督治理機制,推動行業自律,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良好的市場秩序,共同營造一個安全、高效的支付環境。
“如果是主動開通免密支付、自動扣款等服務的消費者,一定要定期核對賬單,確保每一筆都是自己的真實消費,防止賬戶資金被盜刷。”他進一步提醒消費者。
曹麗珍 曹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