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推出了中國首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自助乘機通關系統。
上海機場集團發布的消息稱,虹橋1號航站樓(T1)經過三年多改造已全部完工,已于10月15日起全面投用,在新改造的上海虹橋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T1)B樓,旅客掃描身份證或手機值機二維碼,結合人臉識別等程序,便可自助完成從到達機場至登機的全程。
該公司表示,這些自助安檢設備可自動掃描乘客的身份證,并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在大約12秒內完成整個安檢過程。
不只是上海虹橋機場,幾個月前,據媒體報道稱,耗資120億美元興建的北京新機場將采用最先進的監控技術,緩解安檢和掃描擁堵。
報道稱,預計,新機場的識別認證系統將通過攝像機將用戶外表與全國身份證數據庫進行對照匹配。通過計算機視覺,機場還能將用戶與其行李進行對照匹配,因此可以輕而易舉地跟蹤無人看管的行李,進行安全風險評估。
從旅游、零售到銀行業,中國的人臉識別系統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外媒認為,由于人口眾多,身份數據庫集中,中國在人臉識別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這項技術如今正廣泛地應用于日常生活:通過對一個攝像頭微笑或眨眼睛,學生可以進入大學的教學樓,旅客可以不使用登機牌直接登上飛機,食客可以在肯德基付款用餐。一些餐館甚至開始基于一臺根據一種算法為顧客相貌打分的機器為顧客提供折扣。
“以前是工作人員用肉眼判斷,核對人臉。而自助安檢是通過數據分析,肖像比對,自行通過,大幅提高安檢的效率,基本12秒就可以完成一個人(安檢)。旅客對自助設備的使用率越來越高,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旅客都可以體驗這種自助便利性。”上海虹橋機場相關工作人員表示。